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余杭顺丰仁和转运场附近的小村,3000多集中隔离人员陆续回家,他们都想感谢一个人

2022-03-20 10:56:56 编辑:丁梦莹 责编:国丹丹

3月9日,杭州余杭仁和疫情爆发,顺丰仁和转运场附近的永胜村,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个与德清接壤的杭州北郊小村庄,全村650户农户。受疫情影响,从3月9日开始,一共有3300位村民陆续集中隔离到了全市148家酒店。

隔离头两天,村里副书记张世琼每天要接100多通村民打来的电话。

村里老人多,大家的问题大同小异——家里的鸡和狗没有人喂,开水壶怎么烧,酒店电视机打不开……诸如此类。

家里的那些牵挂,有干部帮忙投喂家禽和牲口,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

在集中隔离酒店,老人们各种不适应,多亏有村民王渊鹏、张秀英夫妇开导和照顾。

3月17日15时,杭州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提到,0309余杭疫情已进入拖尾期,社会面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小。

这个消息,无论对张世琼还是王渊鹏或者张秀英,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正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樱花桃花渐次开放。

在隔离酒店的人们也迎来了这个春天最期待的一件事:回家。

而张世琼、王渊鹏、张秀英们的努力,以及抗疫期间他们和村民们形成的一种共同的经历和某种联系,多年以后也许都会成为抹不掉的记忆。

3月19日,余杭集中隔离人员有800多人回家,其中就包括永胜村部分村民。

过了今夜,永胜村最后的撤离人员,王渊鹏和老人们也将踏上回乡之路。

1】最后撤离的是他们两口子和同村的老人们

苕溪畔的永胜村,水网密布,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村里人以种稻养鱼养蚕为生,当地没什么产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后来,村子毗邻地块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建立,让原本务农的村民有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随着仁和南片的整治,去年,租房的外来人口涌入永胜村,不少村民当起了房东,王渊鹏家前后,也有不少出租房屋的人家。

今年58岁的王渊鹏,三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症丧失劳动能力,童年很长一段时间都卧床在家。

村里都知道,老王家的老三是个可怜孩子。

本以为,王渊鹏这样的条件,这辈子是娶不上媳妇了。

很多年前的一个元旦,有个姑娘(张秀英)从杭州骑自行车来找他……王渊鹏谈恋爱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

王渊鹏虽然残疾,但他喜欢诗歌,还用残肢写了一手好书法。

来看他的姑娘是个健全人,老家山东,在杭州开店,也是个文学爱好者。

第二年,村里人就吃上了他们的喜糖。

平日里,王渊鹏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妻子照顾。

随着村里疫情的多点爆发,全村人都必须集中隔离,王渊鹏和妻子是最后一批走的,一起走的有三车人,大都是老人。

2】煲电话打茶会:“鸡真的没有杀。”

隔离酒店也在余杭,大部分工作人员说普通话,听不懂仁和方言。

村里最后撤离的人,只有小一辈的王渊鹏夫妻说普通话。很多事情,必须由王渊鹏转述成仁和方言讲给老人们听。

第一天,村副书记张世琼就接到点上反映的情况:吃过中饭,很多老人想出房间,到酒店走廊散步,工作人员不让散步,还在房门口大声喧哗,情绪有点激动。

老人们想出门的心情,张世琼理解,村里人有打茶会的习惯,就是吃完中饭要各家串门去喝茶,他们不懂隔离的规矩,很多人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也住不惯酒店。

可是,张世琼也在别的酒店隔离,远水救不了近火,跟老人们解释的事,王渊鹏夫妇主动承担下来。

张秀英给在酒店隔离的老人排了通讯录,大部分人年纪在80岁上下,他们对王渊鹏的小名“永华”更熟悉。

“阿姨啊,我是永华,我们现在是在隔离,不能出房间的,你有什么事情,座机拨我房间号码xxxx,跟我说。”

王渊鹏操一口方言,用座机给老人房间打电话,听说永华这孩子也住这里,老人们觉得总算有照应了,放心了。

刚开始,有些老人连电话也不会接,响了好一阵才有人应,有老人耳背,要说十几遍“我是永华”,对方才能反应过来。

“永华啊,这两天家里鸡没人喂,听说他们把鸡头一拧,都给弄死了,我晚上做梦都血淋淋的。”

“阿姨,鸡没有死,我们都问过小张(张世琼)了,她们在帮你喂的,你就放心吧,安心住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3】鸡肉太硬,床太软,开启“热线服务”

早晨“大白”们来采核酸,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做核酸找不出健康码,要找身份证。

有人连证都没带,号码也背不出来,只能再联系家人找号码。找到号码,张秀英也留心备个份。

老人们不会干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如果不能出房间,那就在屋里看电视,可是酒店的电视机他们不会开;自己想烧开水喝,酒店的烧水壶又不会用。

有位老人骨骼不好,不能睡席梦思,要换硬床垫,但又不知道怎么跟工作人员沟通,只好跟王渊鹏说。

有一天,张秀英接电话,村里有一位拄双拐的老人想洗澡,但够不到淋浴房的水龙头。

张秀英联系酒店工作人员,把淋浴喷头给取下来,老人得坐着洗浴,但房间没有小凳子,她就灵机一动,想到把卫生桶倒过来当凳子,电话遥控帮老人洗澡。

隔离的这些天,老人们的打茶会时间,变成跟王渊鹏煲电话粥的下午茶时光。

比如,有老人说中饭的鸡肉有点硬,花菜咬不动,王渊鹏就会跟工作人员沟通,老人的饭菜还要再烧烂一点。

也有紧急的情况,有位隔离老人中风瘫痪,老伴同房照顾,打的留置针一周消毒一次,酒店没有专业人员,帮老人求助后,隔离点就派了医生上门服务。

甚至大半夜,也有老人睡不着,打电话找王渊鹏拉家常的。

4】生活不抱怨,再小的光也有能量

昨天(3月18日),是王渊鹏女儿的生日,女儿在塘栖教书,他们给孩子打电话祝她生日快乐。

对女儿,夫妻俩一直觉得照顾不周。

那时,王渊鹏没有稳定收入,张秀英为了养家擦过皮鞋、摆过地摊、拉过三轮车。

女儿出生后,一家人在临平的医院门口开报刊亭为生。每天,妻子背着孩子,要提100多斤的报刊坐公交车去进货。

从小生活在艰苦环境中,女儿小学时特别叛逆。

张秀英心急如焚,咬牙花了1万元学费考取心理咨询师,只为开导孩子,女儿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

妻子的善解人意和艰苦奋斗,王渊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靠写诗赚微薄稿费的他,开始苦练书法,还兼职做法律咨询。

也是因为妻子,在照顾特殊人群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心理咨询师的背景,让这次集中隔离期间,老人们也得到了更多的照顾。

多年来,这对夫妻档赢得了大家的敬重。

“生活不抱怨,一切靠自己。”这是王渊鹏夫妇的人生信条。

因为常怀感恩之心,夫妻俩更愿意去克服困难,把心中的温暖带给周遭的人,用王渊鹏的话说,“我们一直活得特别有存在感和幸福感。”

在疫情影响我们的第三年,我们常常会被王渊鹏夫妻这样的普通人打动。

他们让我们相信,疫情会影响生活,但疫情也有影响不了的东西,也有打不败的东西。

就算偶有脆弱,很快也能迎难而上,从容面对接受,然后努力让事情好起来。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