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社会捐赠款物30.62亿元,培训救护员114.32万名,普及救护知识1300余万人次,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417例、人体器官捐献1294例……这是近五年我省红十字系统向全省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5年来,“红十字生命关爱工程”被列入“浙江省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应急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纳入“健康浙江”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各级红十字会成为当地党建带群建、精神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大救助等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员,发挥应有作用。
更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红十字会的号召下,回应社会的关切呼唤,彰显时代的道德理想,让人收获感动,也收获精神的成长。
救援精兵守护平安
5年来,省红十字会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救援中,出色完成救援任务。
“专业、高效、科学、有序”,是红十字救援队留给各方救援力量的深刻印象,也是省红十字会大力实施“一核两翼”赋能计划,推动红十字救援队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
“一核”是坚持党建引领这个核心,推动救援队建立党组织。全省123支红十字救援队中,有82支建立党支部,实现应建尽建。“两翼”是注重专业化、规范化,提升救援队整体工作水平。
围绕专业化,组建水域、山地、破拆、心理、赈济、通讯指挥等多个领域救援队,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5年来,全省组织救援培训班近70期、演练十余次,红十字救援队的能力和实力不断增强。围绕规范化,建立救援队述职、绩效评估、重大事项报告三大制度,将救援队年度评估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
目前,全省有红十字救援队员1.1万余名,救援装备价值超1亿元,队员规模占全国红十字救援队总数的六分之一和全省民间救援力量的五分之二。过去5年,全省红十字救援队年均出动救援约1500次、5万余人,受益群众达60余万人次。
应急救护就在身边
5年来,全省各地涌现280多起成功施救案例,马路边、地铁站、赛事活动现场、校园内……随处可见红十字“急救侠”身影,他们在危急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实施有力的现场应急救护,托举起生的希望。
这一切,离不开我省各级红十字会孜孜不倦地推进应急救护工作。近年来,红十字会瞄准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联合教育、民政、交通等部门,推进实施“救在身边”八大专项行动,推动应急救护工作系统性重塑、高质量发展。
结合数字化改革,积极打造线上“云”培训平台,广泛建设线下救护培训基地,推广“线上学理论、线下练实操”的多元培训模式,拓宽应急救护培训面。
在疫情严重复杂的情形下,多地红十字会推出应急救护“云直播”,“来浙学急救”注册用户已达43万,全省通过“云课堂”开展普及培训近百万人次。
凡人善举闪亮星空
舟山小男孩余东臻,年龄永远定格在了8岁。他让5位器官衰竭患者获得新生,2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17岁男孩周江涛,在病房写下最后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的最后两个心愿都已实现:他的遗体,被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他的眼角膜,让2人重见光明。
42岁的女医生陈怿,在她奉献了18年青春汗水的嘉兴市第一医院,完成了肝脏、肾脏、角膜捐献手术,使3人重获新生、2人重见光明。
……
2017年初,全省有5500余人成为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这一数字在2022年6月底刷新为22万多人。截至目前,浙江累计实现器官(遗体、组织)捐献5300多例,帮助7000余名危重症患者重获新生,4000余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器官捐献工作在全国首届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
数字迭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认知的转变。如今,许多市民以捐献登记来纪念自己的成年礼、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越来越多的人铭记、缅怀平凡英雄。全省共建成“生命礼赞”场所19个,覆盖11个设区市,成为全国首个“生命礼赞”场所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记者:王晨辉 通讯员:李伊平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