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WX1

如果你走到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画作面前仔细端详,你会发现,纸卷的裂痕与纹路清晰分明,甚至能感受到当年墨迹是如何渗透,颜料是如何凝固——这样高清的细节,离不开“中国绘画历代大系”在最初拍摄阶段的精益求精。
浙江新闻客户端曾采访过“大系”巨典背后的摄影师章益林,从他口中,我们得知了这些画作如此媲美原版的秘密。
首先,“大系”拍摄使用的是胶片,而非数码摄影。

元 倪瓒 虞山林壑图 藏于大都会博物馆
摄影师们用的相机带着长长可伸缩的皮腔,靠一张四四方方的胶片感光;拍照时,要把身子钻进黑色遮光布里去……就像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人在老式照相馆里拍照的情形。
这样,光线穿过镜头的小孔,不经过任何其他中间媒介的“转译”,直接被胶片定格。更重要的是,胶片可以更大程度还原中国画独特的水墨滋润感、层次感以及颜色的厚重感。
因为中国绘画含有大量的中性灰色,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这种水墨画的灰色有无限的级数,而在数码成像中,次黑场至灰色部分的色彩层次表现能力较弱。唯有使用胶片拍摄,才能让被岁月不断侵蚀破坏的中国古画以目前最高精度、最高质量、最为真实的面貌永久保存。
胶片摄影的一切都关乎光,摄影师还需拿一支测光表,读出画幅两端的曝光数值——为了确保整幅画都处在一个均匀的光照环境中,否则照片明暗就会失真。

唐 佚名 引路菩萨图 藏于大英博物馆
其次,不仅要拍摄整张图像,还要拍局部图像。
大尺寸的画作需要分段拍摄,每一次都要准确衔接。这些古画打开一次就损伤一次,紫外线、空气中的微生物等都会对其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文物保管极为严格。摄影师为每幅画拍摄的时间以秒计算,古画绝对禁止触碰,他们得记住画面中的各种细节作为分段的标志。
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穿越千年的翰墨神韵,才能重现为展厅里的丹青风华。

明 陈洪绶 五泄山图 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