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这一天,也是记者节。
十年来,乌镇峰会第一次在记者节这天开幕。
有人说,如今AI这么发达,还要记者现场报道吗?开幕式的致辞、大咖们的演讲,都会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传输回来,比现场听得还清楚,动作表情比看得更清楚。
但不管如何,我们还是来了。并且,必须要来。
乌镇峰会第一次在记者节这天开幕。潮新闻记者 汪驰超 摄
于我而言,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会,有挑战,更多的是新鲜、好奇。
千年古镇乌镇,明明是小桥流水“慢生活”,却因为“互联网大会”仿佛穿越到了赛博朋克的世界。每走到一处,人们谈论的都是大模型、互联网产业发展、OpenAI、人工智能、数字素养、算力……或许你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或许加入不了话题,却能清晰地感知到科技的冲击,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概念都会照进现实。
在乌镇峰会,我还看到、听到许多有意思的事。
在360展台,摆放了一个数字人,是创始人周鸿祎的形象。周鸿祎本人也对话了几轮,然后吐槽说,这是唐僧版老周,偶尔说说还行,说长了也是啰哩吧嗦、废话连篇。大佬吐槽起来,连自家产品也不放过。
如果不到现场,我看不到这样的“鲜活”真实的大咖。
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一起看展。潮新闻记者 王静 摄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一个12岁男孩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栩栩如生的立体虎头,他好奇地想用手去摸,却扑了个空。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样“裸眼3D”技术如何生成,他在一旁听得入了神。
这个孩子,冯辰昊,还在读小学。知道孩子对科技和编程感兴趣,他的父亲特意请了假带着他来到乌镇峰会。
还有这样的场景: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一起看展,上了年纪的阿婆对AI相机也很感兴趣,远道而来的大学生聚精会神地与机器人对弈……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另一面,对科技世界一“网”情深的“众生相”。
原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不只属于专家、学者、企业家,不只是来自国际的“最强大脑”交锋战场,它也是老少咸宜的舞台,是普通人看见世界的一扇窗。
如果没有在现场,我就不会感受到,互联网之光“普照”下的温度。
远道而来的大学生聚精会神地与机器人对弈 潮新闻记者王静摄
在乌镇,还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
武当山上那个可爱的道士杰克,是个美国人,90后,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一副洋人面孔,却是“道骨仙风”的装扮,这样自带“反差萌”的采访对象就在身边,怎能不“心动”?
在乌镇峰会的日程上,猛然瞥见了一个名字:复旦大学人文教授梁永安,就是那个“当代年轻人嘴替”的梁永安,活在热搜里的人“从天而降”,怎能无动于衷?
复旦大学人文教授梁永安接受采访。潮新闻记者 王静 摄
于是,“吃着碗里的,还想看着锅里”就成了写稿常态。手里还有一堆“活”,心里还惦记着再约一个采访,再准备一个提纲。只要心中还有好奇,还能爬起来再出一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I时代,终究替代不了我作为人的感受。
这,不仅是作为记者的我,在乌镇峰会上的收获,也是乌镇峰会,也想带给这个世界的,更多的惊喜。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