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从“第三城”到“第三极”

2024-09-07 20:26:46 编辑:朱宁 责编:王璐蕾

9月6日上午,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对温州而言是一件喜事、大事。有网友说:“温州的水路造就了奥运游泳冠军潘展乐,现在温州的陆地上有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可谓双喜临门!”

潘展乐,可能是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关于温州的最热话题之一。人们从这张年轻而耿直的面孔上,看到了一种力争上游、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温州游泳事业的发展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改革发展也走在力争上游、勇往直前的路上,这从“千年商港”“中国鞋都”“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等头衔中就可见一斑。2023年,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30.6亿元,稳坐浙江第三大城市的宝座;当前,温州正在全力向万亿城市冲刺。

9月6日同一天,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温州工作,提出更大决心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此前,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突出战略目标引领,构建“再突破、再提升、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体系,到2035年实现“三个再”“五个更”的奋斗目标。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是温州贯彻全会精神、实现“三个再”“五个更”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

从全省经济总量“第三城”到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温州可以走出一条怎样的跃迁之路?

9月6日,杭温高铁首发列车G9505次抵达温州北站 图源:新华社

曾经,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主要依托“北上广深”这样的龙头城市,而如今,活力无限的“都市圈”正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从浙江省域格局看,杭州带动浙北辐射全省,宁波赋能浙东联动沪杭,杭甬“双城记”加速推进。而要推动浙南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温州的地理位置独具优势。此外,温州身上还有许多标识明显的特质。

吃“改革饭”出名。回望改革开放后一路走来的历程,温州的成绩灿烂又辉煌,拿下了一众“中国第一”:颁发全国第一本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制定第一部私营企业条例、出台第一个股份合作企业地方性行政规章、建设第一座农民城、成立第一家城市信用社等,“温州模式”独树一帜。当下,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镌刻在温州人骨子里的改革基因再次被激活。

走“草根路”长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三访”温州,总结出温州的发展路子:家家户户做生意,人人争相当老板。种种束缚被挣脱,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源泉。

民营经济,说到底是“老百姓经济”和“草根经济”,在温州的分量更是达到了“99999”,即民营企业数占总企业数比重、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比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税收收入比重均达到或超过90%。民办、民营、民资、民富、民享,是温州一路发展的厚重底色,也是温州面向未来的坚实底气。

凭“精气神”制胜。改革开放初期,浙南地区受制于当时的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状况,“向上生长”的挑战颇多。凭借着“走遍千山万水”的毅力、“说尽千言万语”的耐心、“想尽千方百计”的聪慧和“吃尽千辛万苦”的韧劲,温州人从挑着鞋子、锁芯走街串巷,到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四海为家,闯荡天下。“四千精神”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文传承,也是温州人永不言败的精神寄托。

如今,这股精气神也涵养出更多像潘展乐这样自信优秀的年轻人,他们身上继承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气质,也将凭借“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承载着未来。

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潘展乐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 图源:新华社

或许不少人会感到困惑:这些年,温州的发展是不是慢了?

城市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经历发展阵痛不可避免。20世纪90年代,温州与杭州、宁波并称浙江“铁三角”。21世纪以来,温州却似乎进入某种“先发劣势”陷阱,与杭甬两地差距逐渐拉大,又被其他几个城市步步紧逼,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之困。应该说,温州当前虽稳坐“第三城”,但距离高质量发展“第三极”仍有一定差距。

“成长的烦恼”需要在成长中解决。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正视:

传统和创新。温州曾是传统制造业发展最辉煌的城市之一,“中国鞋都”“中国锁都”“中国皮都”等称号声名远播。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快速积累的资本流向制造业以外的领域,产业转型步伐慢叠加民间借贷危机等,导致发展速度有所下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科技创新就是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23次到温州调研指导工作,多次对温州在体制机制创新、民营经济创新等方面的实践给予肯定,提出殷切期许。如今,如何在踏踏实实的发展实践中,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制胜关键,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更大决心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不仅是摆在温州面前的一道课题,更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应有的担当。

区位和地位。有地理学家曾提出“地理决定论”:一座城市的命运,多数由其先天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温州山多平原少、土地资源稀缺,先天不足的“硬伤”并非靠人力就能克服,地理条件因素带来的空间发展受限、交通不够便利等瓶颈一直存在。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今天,地理区位的特色也可以转化为温州进一步发展的资本。温州、台州、丽水以及金华的永康、武义、磐安等浙南地区山水相连、文化相融、人缘相亲、产业协同,是长三角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联结点,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潜在的增长极。随着金丽温开放大通道上升为省级战略,整体谋划和推进浙南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温州的战略地位需要重新评估。

城市和空间。有人说,城市是承载发展要素的底座。温州有着全省第二的常住人口数量,但市区面积仅排在全省第九位。当地人开玩笑:“一个全马没完,就已经跑到了郊区。”蕴藏在人口中的巨大价值,因为城市空间狭小而未能充分释放,成为城市提能升级的瓶颈之一。

近来,温州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齐思考、共商议,逐渐形成发展共识: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支撑在“强城”。重构空间,不仅要瞄准中心城区,更要以大视野谋划建设温州都市圈,提升整个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温州城市风光 图源:“文明温州”微信公众号

任何地方都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融入时代洪流中,让地区发展与省域战略、国家命运同频共振,是最打动人心的旋律。对温州而言,要怎样打造全省“第三极”?

高举“深化改革”大旗。变则通、通则达。温州兴于改革、强于改革,也必须“永远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为温州改革再出发、开放再升级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6日的省委常委会提出,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加快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创新之城,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风口”之上,温州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造性推出更多符合地方实际、体现地方特色的重大改革,是发展的关键一招。

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放眼明天,温州要聚力创新、攻坚突围,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功能,就必须把骨子里的那份渴望干出一番大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拼劲狠劲拿出来,更快一点、更进一步、更强一些。温州人凭借“闯”的劲头、“拼”的精神、“创”的勇气发家,也须得把这份家底传承发扬好。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熔铸在每一个如潘展乐一般逆流而上、超越自我的温州人身上。弄潮儿只有再燃激情、再展雄风,才能在与浪潮搏击中展现价值。

做大“民营经济”家底。民营经济是温州的底色和基本盘,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是打造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必由之路。比如,创造更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比如,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合规健康发展,在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上多下功夫、在以服务民营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金融改革上多下功夫,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催生要素自由流动,成为浙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头羊”。

擦亮“开放提升”品牌。温州地少人多,向外寻求发展机会是必然选择。走出去、闯出去、“打”出去,也是“四千精神”的重要体现。从地图来看,浙江“第三极”是金丽温、粤闽浙、台海三大“经济带”交汇点,随着杭温高铁开通运行、温福高铁项目加快推进,有条件形成辐射周边、通达全国、链接全球的“温州通道”。怎样成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我省对外开放版图的重要一极,是新时期的温州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此外,温州是“世界的温州”,加快吸引温商回归投资创业和国际产业合作,持续放大温商遍布全球、联通全球的独特优势,也可以成为一个发力点。

被赋予“第三极”定位,成为省域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极,使命光荣却也任务艰巨。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相信温州能够交出令人振奋的优异答卷。

来源:浙江宣传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