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大闸蟹这一传统美食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团圆的饭桌上,一份黄满肉肥的大闸蟹,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美味。
往年的市场上,大闸蟹虽然产地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都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体态特征。
今年中秋,一款全新的大闸蟹将爬上广大食客的餐桌。通体白色的它,是同类中的“显眼包”,成为食客“新宠”;同时,它还作为浙江湖州援疆指挥部“湖鲜疆养”项目的重要载体之一,远赴天山脚下,为新疆渔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白玉蟹。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历经8年培育 “白玉蟹”终量产
这两天,位于太湖南岸的蟹临门品牌生态示范养殖基地(以下简称“蟹临门基地”),迎来了开捕季。相比于常规大闸蟹,该基地今年首次规模养殖的“白玉蟹”一经面世,就成为众多食客们争相询价选购的对象。
位于太湖南岸的“白玉蟹”养殖基地。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很多老顾客想整箱购买(白玉蟹),但今年天气热,螃蟹成熟晚,一时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面对手机上源源不断的求购信息,湖州蟹临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青只能一次次耐心地解释,与常规大闸蟹一样,中秋期间,“白玉蟹”只有少量上市。
白玉蟹,顾名思义,全身呈现白玉色。
叶青介绍,“白玉蟹”是由上海海洋大学吴旭干教授团队历经8年时间培育、蟹临门独家合作引进养殖的大闸蟹家族新成员。
“它并不是白化突变,也不是经过基因编辑的大闸蟹,它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但数量非常少。”上海海洋大学吴旭干教授团队的张冬冬博士接受潮新闻采访时介绍,8年前,团队在上海崇明和江苏兴化首次发现白壳蟹种,挑选到基地进行成蟹养殖。
“8年时间,我们评估了遗传多样性、营养品质、养殖性能、壳色形成机理以及配套养殖技术、繁育技术等,最终到今年才实现批量上市。”张冬冬表示“白玉蟹”选育过程中,团队坚持优中选优,保证遗传稳定,经过4代纯化,才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白玉蟹”新品系。
“我们一直在大闸蟹养殖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当得知吴旭干教授团队在研究培育‘白玉蟹’后,主动找到上海海洋大学,就‘白玉蟹’种苗选育、商品蟹养殖等达成合作。”蟹临门品牌创始人王佳告诉潮新闻记者,他们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前几年持续投入,直到今年才算真正产生效益。
“白玉蟹”陆续上市。潮新闻记者 王嘉楠 摄
亩均收益提高20% “白玉蟹”助浙、疆两地增收
在张冬冬和王佳看来,“白玉蟹”并不仅仅凭借外表出圈,它的内在一样有着独特之处。
吴旭干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发现,“白玉蟹”在可食率、可食组织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均和普通螃蟹十分接近。
“‘白玉蟹’煮熟后依然是通体白色;而且与其他同类相比,它的口感‘有点甜’,至于‘甜’的来源基于什么元素,我们团队还在进一步对氨基酸等进行研究分析。”
在养殖和管理上,王佳表示,综合多年试养情况来看,“白玉蟹”并不太需要特殊照顾,仅是在投喂上采用了相对高档、营养均衡的饲料,“与之相对,‘白玉蟹’的平均规格也要比常规螃蟹高出不少。”
王佳介绍,蟹临门湖州基地“白玉蟹”养殖面积近800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0万只左右。“综合养殖成本以及市场前景,‘白玉蟹’的定价约是常规大闸蟹的1.5倍至2倍。我们合作社的蟹农通过改养‘白玉蟹’,亩均收益至少提高20%以上。”
在湖州,“白玉蟹”不仅成为当地蟹农的增收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湖州援疆指挥部推进实施“湖鲜疆养”项目的重要载体。
今年5月,43000余只“白玉蟹”苗从蟹临门打包启程,搭乘航班飞抵位于新疆阿拉尔市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十六连的养殖基地。
远赴新疆的“白玉蟹”长势喜人。受访者供图
“既然是援疆,我们肯定拿出我们认为最好的提供过去,同时还派出技术员前往指导。”王佳表示,在两地携手悉心照料下,这批螃蟹也不负众望,目前长势喜人。
“等到10月1日之后,天山脚下的‘白玉蟹’也迎来全面上市,到时候我们也会前往新疆,与当地养殖户共享丰收喜悦。”王佳说,能通过“白玉蟹”这一新品,让新疆群众实现增收,很有意义。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