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他人、传递温暖,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说起临终前反复交代“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父亲周才宪,长沙浏阳居民周逢敏强忍心中悲痛,哽咽着说,“父亲的这份爱与责任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我秉持父亲的遗志,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病重时,他提出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意愿
2024年9月11日晚,周才宪老人因肺癌离世,享年63岁。按照其生前遗愿,老人的子女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及长沙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忍痛完成父亲一再嘱咐的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事宜。
周才宪家住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民,非常正直、重感情,几十年来和老同学们都保持着醇厚的友谊,周围邻里关系也处得非常好。
在梅田湖村建设美丽屋场、打造研学基地之初,当时有些人并不看好研学项目,周才宪主动站出来,将自家的菜地全部推平,拆除了围墙、烤烟房、养猪房等,支持村里的美丽屋场、研学基地建设。
研学基地建成后,参加研学的学生们对周才宪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他家中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对研学活动的寄语与感言,最多的就是表达对他和妻子的感谢:“感谢勤劳、善良、美丽、多才多艺的爷爷奶奶,让我们的研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有趣生动。”“您们的朴实、纯洁、可爱的一面值得我们学习,可口的美食令人愉悦,梅田湖研学是最好的旅程,谢谢爷爷奶奶。”
周才宪的身体一直很好。不料今年6月,他出现咳嗽和发烧的症状,周才宪以为是小感冒,也没放在心上,直到7月症状加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肺癌晚期。
得知父亲的病情后,周才宪的子女们都很着急,请假回来照顾陪伴父亲。住院期间,周才宪了解到自己的病情很重,于是提出了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意愿。
“当父亲提出想在过世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心愿时,我们从情感上一时间无法接受。但是,我们知道他的脾气,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好的事情,就一定会坚定地去做,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心。”周才宪儿子周逢敏知道无法改变父亲的想法,便去详细了解眼角膜和遗体捐献的相关情况。得知捐献眼角膜可以帮助他人重见光明、捐献遗体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提供帮助后,他从心里认同了父亲的心愿,便主动去做母亲和姐姐的工作,最终他们一家人决定尊重周才宪的决定。
大爱传递,他的儿子也成为了一名捐献志愿者
眼看着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周才宪心里很是着急,他想趁自己意识还清醒的时候,亲自在角膜遗体捐献自愿书上签字。9月3日,浏阳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赶到周才宪住院的病房。在家人和亲友的共同见证下,周才宪办理好角膜遗体自愿捐献登记手续,他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为了让自己的心愿能够万无一失地实现,周才宪在临终前反复叮嘱子女,务必在他过世后完成眼角膜和遗体捐献,不然就是他们“不孝”。
9月11日晚8时多,周才宪老人在家中逝世,儿子周逢敏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长沙爱尔眼库的工作人员。
由于气温偏高,为了不影响眼角膜的质量,周逢敏特意将父亲的遗体放入冰棺冷藏。9月12日零时,长沙爱尔眼库的医生及时赶到,小心翼翼地摘取了周才宪那双带着光明与希望的眼角膜。在进行简单的告别后,老人的遗体被送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
“服务他人、传递温暖,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周逢敏说,“父亲临走之前还一直在叮嘱家人,说他走后,禾田、果林不要荒废了,家里的杨梅树记得嫁接,成熟时邀请邻居们一起品尝……如今,我也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平台上完成了注册,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
逝者如斯,大爱延续,周才宪的这份爱与责任在子女们心中生根发芽。他的子女也将秉持父亲的遗志,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来源:长沙晚报网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