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近视到底会不会遗传?浙江科研团队开发了一个预测模型

2025-01-09 09:33:34 编辑:孙薇 责编:国丹丹

寒假将至,除了关心学习成绩,不少家长将扛起阻止孩子近视发展的“寒假作业”。

自身近视800度的家长航妈,早早为孩子预约好了期末考试后的眼科检查。“我和丈夫都是高度近视,所以额外关注孩子的眼睛,就怕稍不留神,就遗传到了我们的坏视力。”

科研团队进行眼底影像扫描 受访对象供图

“高度近视会不会遗传给孩子?是眼科门诊中的常见问题。” 温医大眼视光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所所长、瓯江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苏建忠告诉记者,“研究显示,汉族个体乃至东亚人群遗传高度近视的风险确实高于欧美群体。”

近日,温医大眼视光医院、瓯江实验室苏建忠、瞿佳团队和首都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国际期刊上发布了一个高度近视遗传风险预测模型,该项成果能帮助相关人群更清晰、直观地了解下一代高度近视遗传风险,并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论文截图

从口腔黏膜了解高度近视遗传风险

近视,是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则是当下危险系数较高,引起不可逆眼盲和视力低下的主要眼病。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全国高三学生的高度近视率高达20%,6~18 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则约 53.6%。

其中,多少比例是因为遗传,又有多少是后天发生的高度近视?

瓯江实验室的遗传风险预测模型从基因角度解析了中国人群遗传高度近视的不同病理情况。科研人员们搜集了12600个中国人群和8682个欧洲人的近视相关遗传样本,融合统计学、近视基因突变等多学科知识,估算不同高度近视群体背后所显示的基因组合变化。

“通过比对高度近视患者和样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后代患高度近视低、中、高不同的风险程度。” 苏建忠介绍。

检测近视基因的方法也很简便。苏建忠表示,只需要刮下一点点相关人员的口腔黏膜,就能获取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未来,也许大家在家都可以进行自主检测。” 

高度近视需警惕豹纹型眼底 受访对象供图

更精准的检测辅助更个性化的医疗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高度近视遗传模型以中国人群为主要样本数据,也将对本国的高近视患者起到更精准的评估作用。

“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人群和欧洲人群之间特定遗传变异有着显著差异,” 苏建忠告诉记者,“我们发现,中国人群高度近视的遗传度主要是由低连锁的罕见变异造成,并且这些罕见变异几乎是亚洲人群特异性的。这能帮助医疗团队进行后续的更精准干预和治疗。”

目前,团队还在对男女不同性别高度近视的遗传基因组学进行解析和构建数据体系,以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眼病精准医疗服务的全周期管理系统。 相关项目已入选了浙江省2025年度“尖兵领雁+X”科技计划。

“比如现在,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比较热门的OK镜和阿托品,其实需要根据不同的眼部状况去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 苏建忠说,“当对眼部基因进行检测后,医疗人员能帮助筛选出更适合的近视防控手段。”

了解高度近视风险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科研团队成员之一毛老师(化名)和爱人都是一名高度近视患者。当对女儿进行高度近视遗传风险预测后,女儿得到了中度异常风险的评估结果。“我们进行了特别认真的视力保护工作,目前孩子到初中还并未出现近视的情况。”

科研团队合照 受访对象供图

“高度近视并不只是单基因遗传的疾病,它还由后天的环境、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共同决定,因此,越重视、越全面得了解并越早干预,对于患者们来说,意义重大。”对此,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终身名誉院长瞿佳表示,这也是团队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

他也为高风险人群们提供了视力防控建议。首先,大家要及时排除单基因遗传疾病,并进行分诊治疗。“这类疾病有较高概率导致视网膜脱落、白内障等,致盲风险非常高。”

当检测出一定遗传风险后,患者们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ok镜或阿托品并不是针对所有人群达到100%有效的。”

此外,瞿佳提醒大家培养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特别是高风险人群,要减少弱光环境下用眼,多进行户外活动等。”他表示,如果能有效延缓高度近视的发生,个体发育到18岁成熟以后,相关的近视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