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经过两年攻关,该院科研人员研发出新型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成功实现超宽带太赫兹波偏振态的高精度动态调控。
这一关键技术突破,将推动太赫兹波在新一代无线通信、文物无损检测、生物微量传感等方向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光学》。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太赫兹至10太赫兹范围内的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上位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是一段还没有被广泛开发利用的波段。它具有高穿透性、光子能量低等特点,因此被称为“安防专家”,在安检、无损检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它还具有高频率、宽带宽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发展6G的重要技术方向。
要实现上述应用,就得控制好太赫兹波的偏振态。然而,主动控制太赫兹波的偏振却有非常大的挑战。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新研发的太赫兹波偏振调制器,可以灵活控制太赫兹波偏振,输出任意的偏振态。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号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