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浙”里年味浓|多彩非遗齐亮相 欢声笑语迎新春

2025-01-24 21:53:22 编辑:陈雯雯 责编:王璐蕾

随着春节的脚步临近,浙江各地的非遗手工艺人们也开始各显神通,制作各式各样的蛇元素产品,迎接首个“非遗版”春节。

铁艺巧手迎蛇年

一大早,杭州临平区非遗传承人厉柏海正忙着做蛇年生肖铁艺画。剪、敲、焊、拼……不一会儿,两条蜿蜒灵动的蛇,栩栩如生。一头一尾和数字组成“2025”字样,配合底下的“蛇年大吉”,新年的喜气跃然而出。

从2010年起,厉柏海将生肖与数字相结合,制作了第一幅虎年生肖铁艺画。此后每年新春前,他都会为来年设计打造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除了铁皮生肖画,他还创作了奥运福娃、亚运吉祥物等铁皮画,至今已累计创作600余幅。

借助一幅幅精巧的铁艺画,厉柏海表达了他的新年祝福,“新年马上到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当中健康快乐。”

非遗剪纸迎新春

“一张正方形的红纸,先对角折,然后对角再折一次,第三次对角,再对折一次,依次这样剪过去,深一刀浅一刀就会下来的。”

在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廿里村剪纸工作室,村民们在衢州市剪纸非遗传承人王金娣的教学下,完成了一种种剪纸样式。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节庆时令,剪纸传递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金娣告诉记者,“剪纸讲究的是寓意,预示我们来年像这个红纸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非遗“踩”出新春韵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踩街”活动在杭州余杭精彩上演,传统非遗与现代民俗交织共鸣。来自12个镇(街)24支队伍组成的踩街大长队带着“看家本领”——高头竹马、鸬鸟鳌鱼、竹节龙......在走街串巷中演绎一场场视觉盛宴,让古老的年俗焕发新生。

伴随着锣鼓声,身着特色服饰的踩街队伍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西门出发,开始沿街巡游,一路上将高头竹马、鸬鸟鳌鱼、竹节龙等非遗项目生动呈现,让观众们大饱眼福。其中,来自鸬鸟镇的鳌鱼灯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鳌鱼灯造型独特,灯头如龙,灯身如鱼,有着吉祥的寓意。

据了解,“踩街巡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它不仅是春节期间百姓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庆祝方式,更是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

非遗小吃 解锁江南年味密码

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三建村的一家加工作坊内,村民董雨强正在制作松糕。临近年关,定制松糕的客户特别多,每天要从早上三四点多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制作五六百盒糕点。

松糕是嘉兴市秀洲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中,方整度、平整度都很有讲究,不然会影响质量。做好的松糕放入蒸箱蒸煮,不一会儿便出笼了。印着红花,口感绵密软糯而不粘牙,由东北黑豆熬制的豆沙馅是这个松糕的一大亮点。

董雨强制作松糕已有三十多年的经验,有独到的传统技艺支撑。七八年前,他又开始创新,把传统的方糕创新做成圆糕,销售给不同的人群,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并进行塑封包装,在电商平台出售,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伴手礼。

“村晚”非遗秀 点亮乡村文化年

除了手工艺品,今年还有不少非遗项目亮相“村晚”舞台,为舞台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新春的到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连日来,一场场越剧“村晚”在丽水市青田县海溪乡西园村热闹上演。越剧团连续5天为村民带来10场越剧大戏,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享受到精彩的“非遗”秀。

现场,演员们婉转的唱腔、悠扬的曲韵、璀璨的服饰,无不绽放独特的光彩。他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将戏中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场观众掌声阵阵,叫好声不断。

越剧“村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也推动了越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来源:中国蓝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