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总工会于近日公布2024年大国工匠浙江培育对象名单,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华业钢构有限公司的焊工特级技师胡骏光荣入选。
自1991年投身焊接事业以来,胡骏已默默耕耘三十余载,他用数百万条精密焊缝铺就了从普通焊工到优秀焊接工匠的奋斗之路。
焊工特级技师胡骏在工作现场 通讯员供图
焊枪为笔,写就极致焊接工艺
走进位于蛟川街道的浙江火电华业钢构的电焊接生产车间,胡骏正指导徒弟操作智能焊接机器人。从业33年,当记者问起胡骏焊工行业的变迁,他回忆起初入行时的场景:“那时全凭一双手,焊厚板时得扛着高温连续作业几小时。”从手工焊到机器人自动焊,胡骏亲历了中国焊接技术的迭代——但无论设备如何升级,“稳、准、精”始终是焊接的灵魂。
据了解,在技术创新方面,胡骏成绩瞩目。他主导完成了多项核电、新能源领域的焊接工艺和技术创新项目。截至目前,胡骏参与取得了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业内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焊工特级技师胡骏在工作现场 通讯员供图
2013年,胡骏带队攻克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CB20双相不锈钢模块焊接难题。该模块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非动能核电技术的主要部件,壁板薄,易变形,且对精度要求高、制作工期紧。“就像在气球上绣花,0.5毫米的变形都会导致模块报废。”面对重重困难,胡骏挑起大梁,连续攻关。他参照核电施工标准,自主钻研、编制施焊方案,牵头焊制工艺试板,连续通宵奋战,攻克多项难题,最终突破了该项工艺。
“八法”凝智,奠定行业“金标准”
“手稳心稳才能焊得稳,双手握枪比单手稳定度提升40%。”走进胡骏的创新工作室,展板上的“焊接八法”吸引着记者的目光。“焊接八法”简单概括为:追根溯源法、执行工艺法、参数对应法、平心静气法、寻找支点法、双手握枪法、多层覆盖法、连续施焊法。该操作法主要是用于提升焊工基本操作技能的方法。
这套集理论实操、工艺规范、操作心法于一体的方法论,诞生于胡骏千万次焊接实践:从“参数对应法”的动态调校技巧,到“连续施焊法”的1米长焊缝无接头绝活,每个细节都凝结着匠人智慧。
焊工特级技师胡骏在工作现场 通讯员供图
2013年,“胡骏焊八法”被宁波市镇海区总工会认定为职工岗位先进操作法,被省部属企事业工会认定为先进职业操作法,是行业焊接技能人才培养的“金标准”。
骨干培养,构建创新人才矩阵
“培养焊工就像种树,既要培土固根,更要修枝引光。”作为焊接行业的领军人物,胡骏不仅个人技艺出众,还致力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育。自2018年以来,他累计培育了900多名美标、欧标、核级焊工等专业技能人才,其中特级、高级技师3名。
在胡骏的徒弟中,高海洋已成长为浙江工匠,潘佳伟已获得“宁波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师父总说‘要让年轻人敢想敢闯’。”徒弟潘佳伟的话语中透着传承的力量,这种传承已突破企业边界。
胡骏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 通讯员供图
在胡骏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新一代技术骨干正在孵化。工作室汇集了焊接技能、焊接技术和无损检测三方面专家人才,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该工作室也被省部属企事业工会评为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被省总工会评为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
此外,空余时间,胡骏还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为企业技术难题“问需把脉”,提供焊工取证指导、关键工艺技术帮扶等支持,助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替代不了工匠精神。”面对智能化浪潮,53岁的胡骏步履不停,“未来我也将不断创新,让机器传承工匠经验。”在他主导下,焊花飞舞中,老匠人与新技术的交响曲正谱写智造新篇章。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