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库车龟兹机场出发,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宁波大道”迎接八方来客。机场通往市区的路上,“宁波印记”随处可见,讲述这段横跨4500公里的深厚情谊。
地图上,东海之滨的宁波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库车,两点之间连起一条漫长的对角线。自2010年启动对口支援以来,宁波便与库车市、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十团、十一团、十四团、十六团紧紧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各援疆省市要加强同新疆协调配合,长期坚持对口援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一批又一批宁波援疆人用实际行动回应这“援疆三问”。十五年来,他们秉持“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的信念,累计选派509名干部人才,投入援疆资金52.23亿元,实施864个援疆项目,筹集计划外援助资金约1.5亿元,以真情与实干扎根这片土地。
如今,库车——这片戈壁中的绿洲,已成为宁波人亲切称呼的“第十一个县”,一个超越地理界限的乡土。
投资于长远——
“急需的民生项目,宁波帮我们建好了”
在阿格乡康村,阿曼古丽把家改造成了民宿。“家里三间客房用来接待游客,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她说。
龟兹小巷里,做了25年裁缝的努丽古热终于当上了老板。“现在一天能做五条艾德莱斯绸连衣裙,每件能赚100多元。”她笑着说。
努丽古热的缝纫机,阿曼古丽的民宿,都是宁波援疆播下的种子。它们正破土生长,指向同一个目标:如何将宁波的市场理念和运营模式与库车的特色资源、人力禀赋深度融合,把“输血”变为可持续的“造血”。
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 受访单位供图
紧邻独库公路的康村,得到多任宁波援疆干部的持续支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新村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最近又建起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一跃成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以前是泥巴路、破旧房,旱厕就在门口。后来宁波援建新房,连搭葡萄架都有补贴”,阿曼古丽坐在葡萄架下细数变化,“村子变美了,游客也从独库公路拐进来了。”
如今,康村17家民宿组成“阿达西(朋友)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分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宁波十几年持续帮扶,道路、卫生院等大大小小的项目建好了,村里和城市没什么两样了。有时候让报民生项目,我们都‘发愁’——急需的民生项目,宁波帮我们建好了!”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艾则孜感慨道。
为让康村真正享受到独库公路的“流量红利”,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投入3600多万元,打造一流的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休憩、游玩、餐饮等一站式服务,俨然一个文旅综合体。
“乡里每年可按比例获得运营收入,项目还为康村提供了近30个就业岗位,”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合作组副组长李鞘巧介绍,“我们专门对接宁波团队参与运营,希望留下可持续的文旅项目运营经验。”
打造文旅项目,援疆干部有更深远的考量——“以文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杨勇说。
例如,龟兹小巷已经成为当地顶流街区。宁波援疆项目“巾帼创业工坊”里,维吾尔族的努丽古热·买买提、回族的马小艳、汉族的陈久久分别打造消费场景,各展其长、美美与共。短短百米小巷,直接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近期还被评为“民族团结示范窗口”,成为全疆推广的典型。
兔小兔亲子主题乐园 库车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又比如,甬库振兴村里,投资400万元的“兔小兔亲子主题乐园”已投入运营,预计年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120万元。项目由宁波专业公司运营,维吾尔族村民在乐园工作,还能以1000元每亩流转闲置土地,实现多方共赢。
投资于能人——
“精准帮扶,让我们端稳就业的饭碗”
在库车老城中心的热斯坦街区,“拉莉娅糕点坊”总是热热闹闹。97年出生的维吾尔族姑娘热孜艳·卡哈,把芝士蛋糕、可颂、奶酪包和曲奇摆得满满当当。
“以前只想做点小生意,哪敢想开连锁店!”在宁波“石榴红·巾帼工坊”项目支持下,热孜艳已开了三家店,“三年内要开10家,还要把店开到宁波去。”
热斯坦街区的“拉莉娅糕点坊”开业 受访单位供图
去年六月,看中热斯坦老街的人气,热孜艳打算再开新店,但至少15万元的资金缺口让她犯难。经库车市妇联牵线,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投入20万元援疆资金,支持她的“甜蜜”梦想。
“热孜艳的店投入不大,却带动很多妇女学技能、稳就业。”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虞宁银说。
如今店里日收入近2000元,越来越多的妇女前来学习烘焙。热孜艳已培养出80多名专业烘焙师,帮助60名妇女稳定就业。
“援疆资金精准投向这类‘小而美’的项目,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杨勇表示,“项目看似不大,但社会价值是巨大的。”
在玉奇吾斯塘乡阿热买里村新疆尚美潮流服饰商贸有限公司的服装厂,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正忙碌地赶制订单。企业负责人不海力且木·赛买提穿梭其间,不时为姐妹们提供指导。
2018年,因设备落后、资金短缺,工厂濒临倒闭。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将其纳入“百村千厂”援建计划,援助10万元更新设备。
随着规模扩大,工厂面临技能提升和设备升级需求。指挥部不仅联系宁波企业捐赠设备,协助申请贷款,还资助员工赴浙江湖州参加为期15天的专业培训。
如今,公司培养出300多名技术女工,为90多名农村妇女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技术学好了,姐妹们的生活就有底气了。”不海力且木动情地说,“每次企业遇到困难,都是宁波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精准帮扶,让我们端稳了就业的饭碗。”
投资于理念——
“不仅带来资金,更带来新理念”
几天前,在龟兹小巷的泥沙汗故居,一场五弦琵琶少儿国乐团夏季精进营汇报演出如期举行。
国乐大师方锦龙专程赶来,为每一位学员颁发纪念章。悠扬乐声穿越时空,在龟兹故土奏响新的回响。
热斯坦老街的文化空间,小朋友强化训练五弦琵琶 应磊 摄
热斯坦老街一座由旧面粉厂改造的文化空间里,这群刚经过20天强化训练的孩子,以娴熟技艺和饱满热情演绎《新疆舞曲》。
在这条故事满满的老街,文化正以最具生命力的方式延续:复刻的石窟壁画中,舞者静立;不远处沙地上,“龟兹仙子”翩跹而动。一动一静,引领游客步入千年画卷。
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投入资金用于“一街四巷”文化打造,系统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
居民把压箱底的“宝贝”拿了出来装点街区,手工艺人在这里也有了技艺传承场所:击鼓巷里,纳格拉鼓、五弦琵琶、二胡等以实物和实景演艺的形式“回归”;花帽巷引入土陶、红铜、皮雕、艾德莱斯绸等手工艺业态。
因群众而生、因群众而美、因群众而火。距离热斯坦老街不远的龟兹小巷曾是一个“泥巴巷”,在宁波2900万元援疆资金投入和当地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修旧如旧,打造出“甬库巷”“巾帼创业工坊”等9个特色项目。
修缮后的龟兹小巷,当地居民载歌载舞 应磊 摄
在这里,宁波援疆干部与居民早已熟络。走在小巷,杨勇能叫出很多维吾尔族老乡的名字。“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这就要求城市建设要多元共治,凝聚治理合力,”他表示,“老街改造的成功,正源于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合力。”
理念,比资金和项目影响更深远。理念变革,正为城市乡村带来崭新变化。谁能想到,这片戈壁沙漠中,竟“长”出了海鲜和绿色蔬菜。
今年盛夏,紧靠沙漠的阿拉尔市水产市场迎来了本地“海鲜”。这些海鲜来自新开岭镇养殖场——一片曾经的盐碱池。
在宁波大学特聘研究员、浙江省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团成员王欢眼中,这里是宝地。2024年,3万只青蟹苗从浙江运至阿拉尔,在专家调配的水中适应后,投入400亩试养池。第一年亩产值就达上万元。今年养殖面积扩大至1400亩,预计产量和收益十分可观。
宁波援建的数字农业植物工厂 受访单位供图
而在玉奇吾斯塘乡甬库同心村,宁波援建的数字农业植物工厂,则实现了戈壁滩上的现代农业种植。通过人工光源育苗、自然光源生长,结合无土栽培与智能控制系统,绿叶蔬菜稳定产出。“我们也种出了新鲜的菠菜、芹菜,口感鲜甜,”工作人员阿丽米热·吾甫尔说,“宁波援疆干部不仅带来资金,更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
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麓,宁波与库车的心越靠越近,路越走越宽。对口支援,不仅在于项目的落地、资金的投入,更在于文化的交融、理念的传递和精神的共鸣。库车,这座戈壁中的绿洲城市,正以蓬勃的生长力,回应着来自东海的深情。
记者 应磊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