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浙里林长织绿网:甬湖丽三地绘就生态共富画卷

2025-08-28 07:51:26 司君伟 责编:王霄轩发布:司君伟 责编:王霄轩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新时代以来,浙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两山”理念转化成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浙江智慧和林业力量。

自浙江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以来,2021年启动部署、2022年全面建立、2023年推深走实、2024年创新提效,常态长效的林长制工作体系逐步建立,正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制度实践。

全省各地以林为纲、立长为要,围绕建章立制、挂钩联系、源头治理、林长智治、协同合作、共富共美等六个方面开展林长制机制创新,撬动林业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承办权花落杭州、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入选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浙江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实现零的突破……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关注全省各地如何以林长制为抓手,践行“两山”理念,共绘“浙”里画卷。

清晨的浙东丘陵,宁波鄞州区护林员的巡林记录仪准时响起。屏幕上跳动的林缘线数据,正通过“林业生态全域智治平台”同步至市级林长移动端。这是宁波基层林长(警长)和护林员的日常,也藏着浙江林长制从“搭架子”到“见真章”的深耕密码。

从甬江两岸到太湖之滨,从瓯江源头到沿海湿地,在浙江10.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浙江林长制从“全面覆盖”慢慢成为“全面见效”的生态治理新模样。

宁波:全域覆盖,构建制度“四梁八柱”

宁波鄞州区的群山里,1984块林长制公示牌如绿色哨兵,牌上写得明明白白:谁是林长、管哪片山、要干哪些事。这是宁波林长制“全域覆盖”的直观体现:4719名林长(警长)与1716名护林员织就的保护网,已实现10个区县、137个乡镇、2263个村的无缝覆盖。

宁波构建的“1+6+N”制度框架,是当地林长制的“四梁八柱”。《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作为“1”个核心纲领,与六项配套制度共同构成稳固“主根”,“林长联系片区”“民间林长”等N项创新实践,如须根般深入基层。

制度好不好,得看能不能解决问题。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难题,宁波制定出台《古树名木保护规定》,构建“一网三清单”监管体系,1984个涉林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在北仑区,总林长推动的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让1000余个退化湿地图斑重现生机,周边民宿凭借修复后的湿地景观,年收入平均增长40%。从制度覆盖到生态见效,宁波用“绣花功夫”让每寸山林都有了专属守护者。

湖州:机制创新,激活治理“一池春水”

太湖之滨的湖州,林长制的创新藏在“协同”二字里。

清晨,安吉县龙王山护林员的巡林APP突然跳出红色预警,某片区发现可疑火情,相关信息马上推给了乡镇林长和林区警长。不到30分钟,联合处置队伍已抵达现场。得益于湖州“四级林长+网格护林员”体系与“林长智治”平台的深度融合,红黄绿三色预警构建起“巡查-处置-整改”的完美闭环。

在湖州,1290名林长、256名林区警长、203名专职护林员组成的协同队伍,正释放出“1+1>2”的治理效能。

安吉当地还发出了15张森林资源保护督促令,将司法力量引入生态治理。当林长牵头的行政履职遇上检察长的法律监督,“林长+警长+检察长”的联动模式,让破坏林地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如今,这一模式成为全省林长制机制创新的范本。以长兴县某非法占用林地案为例,三方联动仅用15天就完成林地恢复,相较传统流程“提速”60%。

协同机制的红利,更在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中显现。湖州“竹林碳汇”数智平台上线后,全市84万亩竹林成为可交易的“绿色资产”,3亿元碳汇分红精准流入山区农户口袋。在德清县莫干山镇,林长牵头的“竹材循环利用”项目,让原本废弃的竹梢竹枝变身环保板材,年产值突破2亿元。

丽水:生态赋能,书写共富“绿色答卷”

在丽水龙泉市兰巨乡重建后的林业站里,工作人员正通过“云值守”系统查看高山林带实时画面。这个“不起眼”的山林站点,借助数字化场景焕发新生。

丽水有个规矩:市县林长每年至少要牵头领办1项重难点工作。以此,120余项林业重点事项稳稳落地。从恢复17个乡镇林业站、建设11个标准林业站,到开发“云值守”数字化场景,护林体系的到位率跃升至90%以上,森林覆盖率、蓄积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

同时,全国首本集体林地地役权证也在此诞生。庆元县农户吴明华用自家林地的生态保护权换补偿,不光守住了林子,每个月还能多拿一笔稳定收入,“现在,家里的林子成了‘摇钱树’”。

制度创新的“乘数效应”越来越明显。丽水创新“林业共富园区+共富工坊”产业发展平台,打通林农增收、林区共富路径,农民人均来自林业收入超过1万元。

在技术赋能与政策扶持的双重推动下,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全县已培育形成超8000亩的林下经济产业规模,其中以黄精为核心的畲药种植表现突出,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成为当地特色生态产业的重要支柱。带动40余家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辐射覆盖2000余户农户,更让当地林农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了起来,年均增收突破5000元。从守着绿水青山,到靠着绿水青山致富,丽水用制度创新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同一张生态答卷的两面。

从宁波的“全域保护网”到湖州的“协同动力轴”,再到丽水的“富民转化器”,浙江林长制的“建章立制”之路,始终围着“生态美、百姓富”前进。如今,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61.43%,林业GEP突破万亿,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每个林长的脚步、每块公示牌的坚守、每一次机制创新的突破。

浙江林长制深深扎进浙山浙水,生长出的不仅是更浓的绿意,更是共同富裕最动人的底色。宁波的古树有了法治护航、湖州的朱鹮重新归来、丽水的国家公园成了“中国改革样本”,浙江林长制以“建章立制”的深耕,让每座山都有了守护者,每片林都有了责任人,绿水青山也成为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记者 陈婧 通讯员 陆尤尤 朱齐超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