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浙江乡村如何创新运营模式?

2025-10-28 12:38:34 张灿毅 责编:王璐蕾发布:张灿毅 责编:王璐蕾

10月中旬,联合国旅游组织在湖州安吉揭晓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湖州荻港村入选其中。而早在2021年,安吉余村就曾获评此殊荣。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之一,湖州在2018年就启动了乡村运营实践。截至目前,湖州市乡村运营村比例已达62.3%,2024年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达142亿元、连续7年居浙江省首位。

湖州荻港村。图源视觉中国

湖州的实践表明,要实现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乡村运营的助力不可或缺。

如何培育乡村运营新动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围绕这一议题,省政协组织委员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先后赴宁波、湖州、金华、台州等地进行调研,并召开以“创新乡村运营模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民生协商会。在会上,部分政协委员、专家、界别群众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产业融合 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省政协委员汪琰斌多年深耕农业,对于深化产业融合推动乡村运营的路径,有着来自一线的实践与思考。

2014年,汪琰斌创办了宁波市鄞州姜山归本水稻农场。作为一名农创客,他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将多种农作物全周期搭配养殖,促进农作物产量和乡村旅游业双丰收。

汪琰斌在养殖基地照料稻田鸡。受访者供图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身处基层农业领域的汪琰斌切身感受到,浙江的乡村产业发展已经从过去“单打独斗”的“一村一品”,开始迈向“抱团发展”的“一片一业”新阶段。不过在他看来,这个过程中产业联动依然不够紧密。

“供需摸排不系统,订单不稳定。一产标准与二产需求对不齐,三产业态与本地特色农产品结合不深。”协商会上,汪琰斌讲出了不少新农人的心声。

他建议,强化产业联动,深入挖掘每个片区独特的农产品种质资源、历史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价值,制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一片一业”发展规划和路线图,引导资源要素精准投入。

安吉余村,村民在五彩田园里清理杂草优化稻田,为游客打造更好的生态旅游体验。记者 魏志阳 拍友 朱微 摄

对此,衢州市政协委员、浙江联众文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学兵也有同感。

浙江联众文旅集团深耕乡村20年,服务全国近200个村。在丰富的乡村运营实践中,余学兵同样发现,想让乡村运营有“源头活水”就必须用“产业生态链”筑牢根基。

“应该推动‘一镇一链’,将当地土特产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余学兵建议,深化农文旅融合,依托各地山水资源与非遗、农耕文化,开发康养、研学、文创体验等差异化业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村一面’。”

招引人才 留住青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协商会上,省政协委员、湖州市政协主席李上葵介绍了湖州青年入乡的新模式。

2024年,湖州市率先推出《青年入乡发展“520”行动方案》,首创“入乡青年面对面”市县联动机制,面对面收集并解决青年创业就业中的难题。

在湖州,曾是互联网公司的高级算法研发工程师的胡光,把办公室搬进了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的竹海中;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黄彬彬,带着团队入驻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学设计专业的周烽,则把安吉县上墅乡施阮村一处闲置几十年的老纸厂改造成咖啡店……

湖州市委书记与入乡青年面对面活动上,黄彬彬正在发言。图源:湖州发布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湖州青年就业创业新增近39.4万人,其中留乡从业的占比约10%。全市积极为青年入乡提供政策支持,实施了352个返乡入乡青年创业项目,培育现代“新农人”3万余人、“农创客”超8000名、创客团队900余个,为乡村旅游创新带来“源头活水”。

除了招引青年农创客在乡野间创业,激活乡村动能也离不开农村职业经理人。

就在今年6月,温州市乡村运营协会揭牌,这是全国首个地市级乡村运营行业协会。

温州市乡村运营协会揭牌。图源:温州市农业农村局

“累计引进的39位‘乡村CEO’,已成为点燃乡村的‘星星之火’。”协商会上,温州市政协副主席郑建忠分享了“引育留用”的机制,但也提出,乡村CEO模式依然面临“水土不服”“权责不清”等问题。

他建议,重点考察乡村CEO候选人对地方文化的理解认同程度和长期驻村意愿,并建立“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乡镇干部进行传帮带。同时,以法律契约形式刚性界定村“两委”与经理人的职责边界。

“要让田园不再是低效的代名词,而是成为充满希望的沃土。”郑建忠说。

优化机制 助力运营

乡村运营离不开多方参与共同创造价值,必须建立起相关政策机制来保障其稳健发展。

湖州是美丽乡村发源地。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协商会上,省政协应用型智库专家、浙江农林大学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潘伟光分析了乡村市场化运营活力不足的原因,其中之一便是缺少汇集乡村运营供给需求、政策等信息有影响力的服务平台。

“建议搭建省级‘乡村运营信息平台’,创新完善激活乡村发展要素的政策机制。”潘伟光认为,需要探索拓展乡村运营权市场交易和运营退出机制,制定乡村运营导则、指南、负面清单以及运营团队评价指引,建立与人才在乡时间、贡献挂钩的补贴政策和制度,优化财政补助、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对乡村运营的支持。

湖州“青来集”人才社区航拍。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江山市政协委员、大陈乡党委副书记王浩同样关注全省层面的平台建设,他呼吁,建立全省统一的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地一档案”“一资产一档案”动态管理,破解部分“山水林田湖草”资产因零星分布、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难以成片流转而“沉睡”的难题。

“优化支持保障的环境,才能营造乡村运营的新氛围。”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周维亮建议,强化组织协同,在县市区层面成立“乡村运营领导小组”来统筹相关资源,灵活确定主管部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二十载,浙江已绘就万千美丽乡村的锦绣画卷;而今,随着乡村运营模式持续创新,之江大地上的美丽乡村正焕发新颜、华丽蝶变。

记者:梁亮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