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身边的改革丨为兜底乡村医疗的奉献者添一份保障

2024-08-31 17:08:51 编辑:司君伟 责编:徐佳艳

村医是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的健康守护者,但村医人才的蓄水池长期面临枯竭,如何让这滩“死水”重新流动起来,这两年,我市各地都在积极地改革尝试。

早上八点,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前葛村卫生室里,头发花白的村医江安宝穿梭在看诊台、药房、治疗室之间,一刻不得闲。

风雨无阻六点开门,72岁的江安宝坚持了十多年。此前,他是隔壁罗村的一名“赤脚医生”,2012年,萧王庙街道在前葛村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但是村医的人选迟迟没有着落。于是,在临近退休的年纪,江安宝重新披起了白大褂,身兼医生、护士、出纳等数职,支撑起了前葛村这“一个人的卫生室”,服务周边罗村、石桥村等6个村庄,常住人口5000多人。

据市卫健委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市设置村卫生室1866个,含上级医院下派的村医共2064名,而其中一半以上都和江安宝一样,“超龄服务”,独自坚守。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又没有稳定的保障,村医招不进,留不下,人员老化、短缺,这一直是乡村医疗所面对的全国性难题。

对此,我市各地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尝试,海曙区招募35周岁以下的青年医护工作者到高山村庄轮岗服务,鄞州区则通过“智慧流动医院”等巡回门诊的方式,将好的医疗资源定期下沉基层。

去年,余姚作为试点,在宁波率先进行村医编制改革,放出了200多个事业编制定向招聘村医。去年底,张保林通过招聘考试,成了一名事业编制村医,先前他已经在黄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了12年。

之前,村民们误以为张保林通过了招聘考试,就会离开黄湖村。没想到这个编制就是为村医岗位设置的,  “张医生这下不会走了”,黄湖村的村民们很开心。尽管工作环境没有变,但相比之前张保林也有了底气。

此外,今年,余姚还开始了“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卫生人才市镇村有序流动的试点,首批72名医生以全脱产的模式全部下沉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

记者:徐沫骋  屠佳祺 奉化台 余姚台

来源:宁波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