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竞速的赛道上,"中国智造"如何跑出加速度?宁波舟山港以创新破题:从装箱环节的"空间革命"到港口作业的"智慧大脑",再到船舶监管的"效率密码",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正为集装箱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一批新能源汽车即将发往柬埔寨。今年前两个月,宁波口岸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2.6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439%,在同期全国出口占比近10%。与以往一个集装箱内仅能运送两辆汽车的方式不同,这批新能源汽车,通过车头车尾抬高固定技术,单个集装箱可装载3至5辆汽车,这就是宁波海事部门首创的“新型叠载法”。
从2023年宁波口岸首次使用叠载法装箱以来,以这类形式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已达8万辆左右,适用的车型也从一款到如今的十几款。装箱做“加法”,流程做“减法”。海事部门在装车时同步完成查验,避免后续开箱,单箱通关时间节省1至2天。
在港口装卸现场,“智慧化”正在刷新效率纪录——36台远控桥吊、115台自动化龙门吊、102台智能集卡,在自主研发的“双芯”智慧大脑调度下,提前预判船舶靠泊与箱位堆放,实现设备与人的无缝衔接,让每一个集装箱都能以最快速度完成吊装,踏上出海之旅。在船舶监管环节,工作人员通过船龄、公司信用、历史检查记录等大数据筛选,符合条件的外籍船舶在开航前免于登轮检查,单船至少节省4至5小时。
2023年以来,“临开不查”机制累计对符合条件的1295艘次抵港外国籍船舶免于登轮检查,有效减少船舶滞港时间1560小时,激活港口装卸货作业生产力1930万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9.4亿元人民币。
【记者手记】
从“一箱两车”到“一箱五车”的空间突破,从人工查验到智慧调度的技术跨越,单车物流成本降低40%、船舶滞港时间大幅缩短,宁波舟山港的“争分夺秒”,是效率追求与制度创新的生动诠释。这背后,是港口与多部门的高效协作,用创新打通物流“堵点”。这套“宁波方案”不仅护航新能源汽车“出海”,更树起中国港口连接世界的“效率标杆”,让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步伐愈发稳健。
记者:郑莹 钱力
来源:宁波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