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东海野化岱衢族大黄鱼半潜式平台全国首次规模化捕捞

2025-07-04 19:08:58 司君伟发布:司君伟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实践“两山”理念的排头兵,位于宁波象山东部海域的半潜式养殖平台“东海1号”,成功地将大黄鱼养殖产业从海岸线转移到深远海,既保护了近海的“绿水青山”,又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盛夏时节,“东海1号”的野化岱衢族大黄鱼长势喜人,迎来丰收。今天,正式起网开捕。

7月4日下午4点多,在浙江省首个半潜式深远海养殖平台“东海1号”的养殖网箱里,工人们正在拉网捕鱼。这次,他们的目标是5万尾。

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负责人 辛爱民:(这一个网兜起来能兜多少条黄鱼?)上万条吧。

“东海1号”的野化大黄鱼喜获丰收,得益于东海水域的生态环境。平台停泊的这片海域水质优良、天然饵料丰富,为模拟大黄鱼生长的自然生态提供了理想基础。相较于近岸养殖,“东海1号”培育出的野化大黄鱼肉质更为紧实、风味更加鲜美,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传统的网箱养殖相当于“圈养”,因为技术原因导致网箱的放养区域被限制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而“东海1号”养殖平台,长82米、宽32米、高22米,面积有6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大黄鱼相当于“放养”,可以在蔚蓝洁净的深远海水域自在游弋、自由觅食、自然生长,接近野生状态。

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技术员 李卢国:它的一个肥满度是在1.37克每立方厘米左右,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野生大黄鱼的肥满度,它基本上是在1.3克每立方厘米以下,那么也已经相当接近了。然后它的体长体高比大概是在4.02,那么对比一下野生大黄鱼大概是在3.98,那甚至来说这条鱼相较来说是更加修长。

和稀缺的纯野生大黄鱼相比,“东海1号”的野化大黄鱼量多价稳,配合高效智能的运输技术,可以让野化大黄鱼出水后存活72小时。稳定的货源、亲民的售价和成熟的运输技术,让野化大黄鱼从东海深处游上万家餐桌成为了可能。

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负责人 辛爱民:就一次可以养30万尾黄鱼,就是一斤左右的30万尾,也就是说150吨的黄鱼可以一次性养下去。

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东海1号”预计年产量可达90万尾,年产值约4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平台全运行周期内使用清洁能源,年减排二氧化碳500吨,有效保护了美丽丰饶的海洋环境,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双赢。

宁波市象山县渔业局副局长  刘长军:我们首先政策方面是享受市级 县级 国家级的政策,补助这条“东海1号”达到45%,最高能达到2500万(元)的补助。第二个就是我们在科技攻关方面,就是联合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科研院校,研究适合我们东海特色的深远海养殖品种。第三个就是人才方面,在平台上面做好相关的科研数据收集,为我们下一步打造渔山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做准备。

这次规模化捕捞的成功,不仅丰富了“蓝色粮仓”,守护了“中国饭碗”,更是对“大食物观”的生动实践,推动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前首席科学家 关长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关长涛:我们要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来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东海1号”半潜式养殖平台的投产,标志着我们浙江省在践行大食物观,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以及智慧渔业以及“两山”理论等重要指示精神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来源:看点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