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四明文化行 | 双遗保护创新工程:让千年文脉活在当下

2025-07-29 17:26:16 陈雯雯 责编:王霄轩发布:陈雯雯 责编:王霄轩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构筑起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四梁八柱”。今天(7月29日)起,《宁波新闻》推出《四明文化行》专栏,全景展现宁波在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下,开展的创新探索和火热实践。首先来看第一篇《让千年文脉活在当下》。

在海曙区永宁巷1号,来自江浙沪的80余位文艺“创客”携原创作品集结于此。老布拼刺绣唤醒传统温度,从服饰、布艺手工到原创首饰、器皿,千余种创意产品突破传统,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逸+坊”主理人沈蕾怡带来的非遗刺绣与布艺手作刚摆上摊位,就有市民好奇询问。

这次举办的文创市集,是宁波罗城文化焕新的缩影。城隍夜市、望京夜肆等这些风格各异的特色市集,在串联起罗城的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同时,通过“文化+”的创新模式,激活老城烟火气,让传统文化在潮流消费场景中焕发新生。

而在江北区慈城镇,一群年轻人正围坐在长桌旁,手里捏着细小的铜丝和镊子,跟着老师一步步练习景泰蓝掐丝技艺。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景泰蓝,郑诗卉把工作室落地在了慈城,希望这里能把各种元素融合到一起,把传统文化、旅游场景和科技结合起来,激发新的活力。

20年来,宁波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颁布《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加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突出价值的保存、研究与展示;河姆渡遗址公园加速建设,井头山二期发掘有序推进。举办非遗工坊、少儿非遗故事大赛、非遗公益课等活动,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日常,在烟火气中绽放新活力。目前,宁波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10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3位、省级101位。

记者:王宇权

来源:宁波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