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四明逐绿 山海弄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宁波实践

2025-08-11 10:19:22 孙薇 责编:朱宁发布:孙薇 责编:朱宁

月湖全景图 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2005年盛夏,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浙北大地萌发新芽,东海之滨的宁波闻声而动,将这个理念转化为发展的绿色航标。

从四明山脉的生态修复到杭州湾畔的湿地保护,从港口码头的低碳转型到产业集群的绿色重构,这座城市以“逐绿而行”的坚定步伐,实现了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覆盖,创成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两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动诠释着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智慧融合。

宁波执绿色之笔,蘸取山海灵气,在四明山水的画布上既绘就满目苍翠、鸟语花香的生态画卷,更书写产业转型、活力迸发的发展篇章,最终汇聚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向绿色共富的幸福长卷。

如今,山海潮音依旧激荡。这幅长卷仍在延展,宁波正以更深的笔触、更艳的色彩,奋力续写属于港城的绿色华章。

亚帆晨曦  吴姬敏 摄

碧水青山蓝海

打造生态文明全景图

宁波深谙万物有灵之道——敬畏生命所向,守护水之本清,聆听海之脉动。

看山的生物多样性,在层峦叠翠间重塑生态文明。

登上四明山东麓,海曙区龙观乡的层峦叠翠间,鸟鸣与溪声交织成自然的乐章。这里,曾只是一个小乡镇,如今却跃升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站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讲台,向世界展示生态守护的“中国样本”。当国际专家惊叹于一座乡镇的生态远见,宁波也在用行动证明,生物多样性并非发展的代价,而是丈量文明高度的标尺。

看水的治理智慧,书写着人水共生的现代治水经。

水韵宁波,累计7年捧回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背后,是93.6%的市控及以上断面优良水质率,是首批省级四星级全域“无废城市”的金字招牌。

从姚江到甬江,数字化河长制构建起水岸联动的精密防线。“污水零直排区”覆盖全城——工业园区截污纳管、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农业面源靶向治理,让碧水重回江南水乡的肌理。

耕海牧渔  周笑笑 摄

看海的蓝色革命,将浪涌化作绿电动能。

杭州湾畔的旧日围垦滩涂,已化作国家湿地公园的候鸟天堂,万羽翔集间见证沧海桑田。而在象山港的潮汐韵律中,一场能源革命正在滩涂上悄然上演——

在滩涂之上,全国最大的海岸滩涂渔光互补项目蔚为壮观:248万块光伏板如银色鳞甲覆盖海天,年发电量可点亮11万户家庭的灯火,减少碳排放27万吨。同时,全球最长127米风机叶片搅动风能浪潮,海洋牧场植入人工珊瑚礁,蓝碳交易体系悄然成型……滩涂、风电、渔业、碳汇,在宁波的海域里交织成一条完整的蓝色产业链条,让生态价值成为可触摸的财富。

在这片土地上,宁波的绿色叙事从未停止。

在慈溪栲栳山,通过“水下森林”工程种植沉水植物,让浑浊水域重现“鱼翔浅底”的景象;在余姚牟山湖,退渔还湿工程修复湿地5000余亩,吸引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回归。

宁波率先建成“生态大脑”平台,集成卫星遥感、AI识别等技术,实时监测24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让保护从“人防”迈向“技防”。

更令人欣慰的是,40支生态环境志愿队伍、超万名“绿丝带”“绿手环”们,用净滩护水的坚守、垃圾分类的细致、增殖放流的希望、候鸟守护的温情,编织着全民参与的生态网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变为现实。

这里不仅有“绿水青山”的底色,更有“万物并育”的境界;不仅实现“生态美”的颜值,更铸就“文明兴”的气质。

鄞州区东吴镇 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含新量”到“含绿量”

赋能产业转型方程式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产业之“新”是变革的核心引擎。在这里,产业价值链的“含新量”,正澎湃地转化为发展质量上的“含绿量”。

登高穿山港区观景平台,极目远眺:20万吨巨轮劈波斩浪,与风机阵列相映成画,共同勾勒这座滨海之城绿色转型的缩影。这幅图景的背后,是产业“含新量”强劲赋能“含绿量”的生动实践。

传统工业的涅槃重生,尤为瞩目。直面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宁波制造业曾历经深刻的淬炼与重塑。其标志性进展——大榭石化园区入选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125项改造方案正加速落地,园区绿色转型成效卓著。

曾几何时,北仑天际线烟囱林立;今日凭栏,碧海长空拥抱的是现代化港区舟楫穿梭、引擎轰鸣的繁忙盛景。作为全球物流枢纽,宁波舟山港正全力推进岸电设施全覆盖、港内作业机械全面电动化转型;其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打造浙江首个“绿电”码头,以卓越实践成为全球标杆工程。辅以全国第二的海铁联运量,“世界一流强港”的绿色名片愈发闪亮。2024年,港口综合能耗较2020年下降2.5%,集装箱吞吐量却增长36.8%。

产业底色之“绿”,源于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智科技以创新驱动,实现光学膜品质跃升与生产能耗“双赢”;禾隆新材料赋予废旧资源新生机,其木塑复合材料变废为宝、畅销海外;东方日升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精准调控异地工厂能耗,实现生产流程最优;甬江实验室聚焦低碳前沿,在SiC涂层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14支一流团队引领绿色材料革命……正是这些“含新量”的突破,描绘着产业浓重的“绿”。

宁波山水之间,绿色产业崛起势头迅猛,“含新量”强劲驱动,结出了“含绿量”的丰硕果实:宁波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8855家,绿色技术交易额更超500亿元,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2家,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省级绿色工厂82家,持续领跑全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

宁波一步步把金山银山做大。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47.7亿元,自2017年跻身“万亿俱乐部”后,宁波的GDP排名从全国第16位一路攀升至第11位。

绿色正成为宁波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色彩之一。

“创建幸福河湖 同走共富之路”活动 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城与乡 美与富

共筑全域大美新格局

二十年探索实践,廿载先行示范。宁波大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然扎根深植、开花结果。一幅从生态护绿到绿色发展,再到全域大美的画卷,正在四明山水间铺陈——城与乡,神韵相融,各美其美。

田园城市诗意栖居,都市乡村活力迸发。“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越走越宽。生态颜值持续刷新,一片林涵养生机,一条河润泽城乡,一道风景线连缀成链,“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跃迁动能澎湃。

山水林田湖,是宁波最珍贵的生态家底,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宁波正生动地演绎着“绿能生金”的故事,沉睡的生态资源,有了别样的价值。

在象山,去年入选省级美丽海湾的象山东部诸湾,长180.94公里的大陆和有居民海岛岸线变身“蓝色银行”,去年接待游客1151.9万人次,村民户均增收4.9万元。

在海曙,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育的特色产业链正点绿成金。去年全区90%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大关,昔日“靠山吃山”的山区焕发强劲“造血”功能。

当蓝天成为常态、碧水浸润城乡,人们正在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三重馈赠。

从“生态绿”到“多维绿”,城与乡的融合渐渐紧密,人与人的联结澄澈通透。

在荣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百强县榜首的宁海,以艺术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葛家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自2019年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启动“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后,摇身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通过手工艺品制作、文创销售、即食餐饮经营等业态实现家门口创业,年游客量超10万人次。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正成为四明大地上的“新热词”。镇海的永旺村,余姚的柿林村,江北的半浦村、鞍山村等是典型。民宿、餐饮、电商直播……各种业态欣欣向荣,柿林村的大乐之野民宿、永旺村的稻田咖啡、半浦村的古渡口咖啡、鞍山村的老旧厂房咖啡等,节假日生意火爆。

当艺术与乡土深情相拥,当传统与现代碰撞火花,当人们与自然共生,宁波不仅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注脚,更在绿水青山间铺展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富画卷。

【专家点评】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 秦诗立

宁波近年来不仅实现了GDP、工业总产值、外贸等经济主要指标在全国晋级升位,且在绿色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品质共享等绿色发展主要领域测评中跻身全国前列,并探索了许多新路,形成了许多案例。

就其根本,既在于宁波作为江南文化重镇,与时俱进地书写了新时代“天人合一”新范例,如科学转化滩涂湿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湿地公园群落,也在于率先颁布《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构建了环境保护的保障体系,不懈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化低碳化改造与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有机统一来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中含“绿”量和含“金”量的互促共升。

记者:仇欢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