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座城市对待老年人的态度,最能体现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价值观念和文明程度。当前,养老服务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转变,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各地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东海之滨的宁波北仑区白峰街道,老龄化趋势显著。为让老年人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近年来,白峰街道以“和峰银辉”为品牌,加大“文化为老”力度,汇聚各方资源,提供更丰富的文化选项、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更暖心的文化服务,为老年群体营造起幸福家园。

白峰年糕文旅集市。通讯员供图
文化为老的要义,是满足老人心灵和情感的需要。
在下阳村,占地6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综合运动馆是村民们最中意的休闲场所。这里不仅添置了健身器材、多媒体设备,还有专业老师定期开设健康讲座、太极、八段锦等课程,人气爆棚。
打造“为老年人着想、让老年人满意”的养老阵地。截至目前,白峰街道与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合作,已设立了如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21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亲情化、人性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让老人学技增智,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

文艺汇演庆祝老年节。通讯员供图
做精做细为老服务,让幸福洋溢在老年人的心坎上。
午后,上阳村乌柱桥凉亭内,悠扬的二胡声伴着清亮的越剧唱段飘荡,老人们认真表演,乡亲们含笑聆听俨然成了充满欢愉声浪的“音乐厅”。
这里原是一处利用率不高的小凉亭,白峰街道结合村里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借助“微改造”,将其重新修缮、装饰。在白峰,像这里利用村社闲置资源,改造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新阵地并不鲜见。街道老龄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打造更多‘小而美’的惠民空间,让公共文化服务浸润每个角落。”

老年文化艺术团公益演出。通讯员供图
除了改进硬件设施,白峰街道还充分调动老龄委、老年体育协会、老年文艺团队等社会力量,成立“银辉先锋”、“甬峰艺术团”等老年文化艺术团,定期活跃在白峰养老院、各村社文化礼堂等场所,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
贺素菲是虾㢀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核心成员,2024年3月,她牵头成立了虾㢀艺术团,在她的用心经营下,短短1年间,艺术团已吸纳62名老人加入,她们排演了舞蹈、越剧、快板、小品、车子灯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并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到如今经常赴邻村、养老院公益演出,让老人成了舞台的“主角”。
在白峰街道党工委引导下,一批批不服老、不认老的“银辉先锋”,积极投身街道老龄事业,凭借他们的感召力激励着老年人持续学习、展现自我、健康生活、欢度晚年。
如今,“和峰银辉”已成为白峰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里,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可以在文化的滋养下绽放老年风采,成为当地文化养老、公益惠老的新范本。
记者 周松华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