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通讯员供图
当激光束在慈溪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斑驳的塔体上轻轻扫过,附着多年的污渍缓缓褪去,模糊的碑文与图案逐渐显露清晰轮廓;当填补材料被精心填入空洞,破损的塔身重新恢复规整,仿佛时光倒流,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在慈溪抗战纪念塔身熠熠生辉。
日前,受慈溪市文物保护中心委托,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的师生,满怀崇敬之心,用专业技术为这座承载着抗战记忆的纪念塔“焕新”,让红色印记在匠心守护中重焕光彩。
纪念塔。通讯员供图
这座纪念塔藏着一段慈溪人不能忘却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浒山镇傅家路村(今古塘街道上傅家社区)的胡文坤、胡尧德等青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赤诚奔赴前线,此后便杳无音信。1948年,乡贤胡德茂感念英烈壮举出资修建此塔,让英雄的名字与故事有了具象的承载。2019年,纪念塔迁址至现地,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群众、学生前来瞻仰,感受那段烽火岁月。
时光荏苒,风雨侵蚀让纪念塔渐显沧桑:塔体表面蒙着厚厚的污渍,碑文模糊难辨;多处出现的空洞与破损,不仅影响外观,更让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面临“褪色”风险。
修复现场,宁波财经学院的曹明老师指导学生操作激光清洁设备,精准去除塔体表面污渍,让碑文图案重新清晰呈现。
“填补空洞更要讲究‘严丝合缝’。”处理完表面污渍,师生们又转战破损处。他们先仔细清理空洞内的浮尘与碎屑,再根据塔身材质调配填补材料,用小铲子一点点将材料填入,反复按压、打磨,力求与原有塔体融为一体。
“每填一勺材料,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参与修复的学生宋玉婷一边擦拭额角的汗珠,一边告诉记者,“这种近距离触摸历史的感觉,比在课堂上学到的更震撼。”
修复纪念塔。通讯员供图
“这座塔不是普通的建筑,它是红色历史的‘活化石’,每一道砖缝、每一段文字,都记录着先辈的牺牲与抗争。修复它,不只是修复一座塔,更是守护一份不能忘却的记忆,用实际行动传承爱国精神。” 曹明坦言,带学生参与修复,也是想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沉浸式”感悟历史——当亲手让模糊的碑文重见天日,当亲眼看到破损的塔身恢复庄重,对“责任”与“使命”的理解比更加深刻了。
“后续我们会持续开展这样的红色文化保护实践。”宁波财经学院人文学院夏柯院长表示,学院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让更多学生走进红色遗迹,用专业知识为历史“护航”,让青春力量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 “接力棒”,让英雄故事代代相传,让红色基因永续流淌。
通讯员 陈彦丹 王轶群 记者 竺佳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