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塘街道南都社区“觅塘”共富工坊 通讯员供图
中秋临近,海曙区段塘街道南都社区“觅塘”共富工坊内一片忙碌景象。炒制、压模、塑形……社区阿姨们聚在一起赶制订单,一个个印着城隍庙、天封塔、鼓楼等海曙标志性建筑图案的“罗城糕点”从阿姨们的指尖诞生,成为这个中秋最具文化味的“网红伴手礼”。
这款爆火的糕点,源于一次“文化+美食”的创新探索。不久之前,段塘街道结合罗城保护焕新工作这一主线,发动组织、宣传、文化、妇联等条线“集思广益”,以海曙罗城复兴为核心,将本土名胜古迹化为糕点上的立体纹路,让小小酥饼成为传递海曙历史的“文化载体”。
“罗城糕点”在制作上也暗藏巧思。工坊导师陆存存告诉记者,糕点参照桃山皮工艺,将浸泡一夜、煮过三遍水的白云豆打泥,加入糖浆炒制成团,软糯口感中带着自然豆香,既契合当下健康饮食需求,又通过定制模具留住文化细节。

创意伴手礼 通讯员供图
自推出以来,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与口感迅速圈粉,线上订单不断,线下也成了市民探访海曙时的必带伴手礼。“这款糕点自开发至今大约两个月,已经接到了203盒订单。”社区党委书记姜吉波告诉记者,随着订单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热爱烘焙的阿姨也“有事可忙”了。工坊从原本的2人升级成了9人的团队,大家都干劲十足。
“订单多了,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正在赶工的孙阿姨笑着说。
据姜吉波介绍,在街道妇联的协助与搭桥之下,社区一方面搭建起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体系,通过直播、社交媒体扩大“罗城糕点”影响力,另一方面持续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开展公益技能培训,让社区居民尤其是待业妇女掌握糕点制作技艺,把“指尖技艺”变成“增收活水”。
早在10余年前,姜吉波就听闻居民中有不少想学习烘焙的,为了满足居民需求,丰富大家的生活,“烘焙小白”的姜吉波主动学习起了烘焙,牵头为社区居民们开设了烘焙技能培训课,带领大家学习、制作各类面包、糕点等。“开展烘焙培训主要是为了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培训中大家做出来的产品,则以公益的形式,送给社区有需要的老人和困难群众,实现了多赢。”姜吉波说。

创意伴手礼 通讯员供图
起初,烘焙技能培训的设备、用料都是居民们自己从家里搬来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烘焙技能培训课程开设所需的费用与资金压力也逐步增大。如何创新模式,从政府“输血”转向“自我造血”?带着这样的疑问,姜吉波一直在努力探索。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段塘街道妇联的牵线下,社区引入了一名中式糕点师——宁波姑娘陆存存的团队。三方对于重塑传统糕点、赋予其当代新表达的构想一拍即合,于是成立了段塘觅塘共富工坊,开启了“国风”糕点探索之路。
今年2月,“觅塘”共富工坊的“国风”糕点就已经收割了一波热度。“活灵活现”的醒狮酥、红牡丹造型的新式月饼、馅料新颖的国潮糕点、造型独特的哪吒糕点……这些中式的“国风”糕点一经推出,就非常受欢迎,订单络绎不绝,仅半个月功夫就销售了近300单。如今,“罗城”糕点再度出圈,更是让“增收活水”越流越旺,工坊发展持续扩容、势头向好,为居民带来稳稳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谈及未来,姜吉波表示,将继续围绕“地域文化+健康美味”升级产品,深挖罗城保护焕新特色资源禀赋,设计更多融入海曙元素的文创糕点,同时探索城区共富工坊建设新路径,在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带动更多居民参与,让“国风温度”不仅温暖食客。
通讯员 励彤 涵予 记者 应磊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