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宁波,如何在数字时代书写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篇文章?近年来,我市的文化工作者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积极探索。当百年甬剧在直播间遇见年轻观众,当古籍修复师的毛笔遇见数字化扫描仪。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场文明守护的接力,它们共同回答着同一个命题:如何在时代浪潮中,让文化的火焰永不熄灭。
第九代甬剧演员肖晨在结束排练后来到直播间,为今晚的直播做准备。2024年,宁波市甬剧团所在的宁波演艺集团鼓励演员们开辟线上舞台,肖晨也随之开始了他的直播之路。通过肖晨的直播,不少粉丝逐渐了解喜欢上了甬剧,其中不少也从线上“粉”到了线下。
2025年,剧团试水团播新形式,演艺与互动结合,让甬剧艺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这里是天一阁博物院,是经历459年风雨的藏书圣地,馆藏古籍30万余卷。然而,经历岁月流转,这些承载文明的纸张变得脆弱不堪。“95后”姑娘张婧是这里最年轻的古籍修复师,此刻,她正手拿毛笔,沾上特制的浆糊,全神贯注地为一份明清时期的家谱做修复。
修复这些饱经沧桑的古籍,工序精细繁琐。在张婧看来,这如同给书本“治病”一般。入行6年,张婧修复的古籍超过万页。对她而言,每修复完成一册古籍,就是保护一段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在天一阁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中心,还有十余名像张婧这样的古籍修复师,中心每年修复的古籍数量达到一万余页。而在天一阁博物院的数字化扫描室,工作人员正在把张婧修复好的古籍扫描成电子版的高清数字影像。
将古籍进行“数字化”不仅方便读者阅读,也能避免珍贵原件的翻阅损耗,将古籍更妥善地保护和利用起来。从张婧手中那支细小的毛笔,到重焕新颜的古籍,再到数字化的海量存储空间,天一阁博物院的古籍保护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科技赋能的保护链条。这不仅是技术的接力,更是文化守护使命的代代相传。
记者:王宇权
来源:宁波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