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凝霜叶渐红
西风瑟瑟韵无穷
今天8时41分
我们进入“寒露”节气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徐丹/摄
微凉的清晨,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清冽的风一下钻入怀中。
空中传来“嘎嘎”的鸣叫,抬头望去,天蓝如洗,云絮疏落,成排的雁群划出一道弧线,从头顶掠过,消失在远山的轮廓里。
目送雁阵远去,才发现,一夜风过,落叶像是约好了似的,层层叠叠抖落在地,有枫叶的浓烈赤红,还有樟叶的深邃墨绿……没有半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反倒像铺了一块打翻调色盘的绒毯。
倒是院子角落的松柏,依旧挺立,枝叶稠密如伞,任风吹拂,透着点“遗世而独立”的沉静与洒脱。
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卷边黄叶,指尖触到那份脆生生的凉意才恍然:风添劲,雁赶路,叶带寒,原是寒露,悄悄到了。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竺仕宝/摄
通常来说,寒露来时,秋意已起。“树栖鸦,湿桂花,寒露百草枯”,冷飕飕的感觉从字里行间溢出,让人不由“惊秋晚”。
古人将寒露的物候描摹得细腻入微:“一候鸿雁来宾”,鸿雁从白露开始南迁,此时已接近尾声;“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天气渐寒,飞物化作潜物,看似荒诞,实则是对自然气候变化最朴素的感知;“三候菊有黄华”,草木多因阳气而开花,菊花却因阴气而盛开。
寒露的秋,不同于白露“天气转青高”的婉转,不同于秋分“雷收振怒声”的骤歇,而是带着一股干脆、利落的劲:白露、秋分费尽心思,耗费无数个“一夜凉一夜”都没能让人们彻底察觉时节更替,寒露却凭一场冷空气,几阵风雨,便将秋意铺展开来。
寒露的秋,悄悄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老话说“寒露脚不露”,露了一整个夏天的脚踝,到这时该好好裹进袜子里;老话还说“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即便白天阳光再好,早出晚归时也得备上一件薄外套。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水贵仙/摄
秋意渐浓,人心也容易被染上几分秋的思绪。
从春日的嫩芽破土,到夏日的枝繁叶茂,再到秋日的果实累累,万物拼尽全力生长、绽放、沉淀,可随着寒露的到来,仿佛所有的热闹都要暂歇,离别也成了这个时节的寻常风景。
但寒露的“离别”,从不是仓促的“再见”,而是为了更从容的“重逢”。
落叶,明知落下便是终结,却依旧把最绚烂的色彩留在最后,用热烈代替萧瑟,为大地留下一场惊艳的告别;
秋花,不与春日百花争艳,不与夏日荷莲比美,偏偏在寒秋里悄然绽放,即便少有人驻足欣赏,也依旧张扬地盛开,活出自己的姿态;
秋果,熟透后便从枝头落下,沉入泥土,化作养分,为来年的新芽积蓄力量。
原来,寒露带来的不是结束,而是沉淀与孕育。那些看似伤感的别离,不过是自然的循环往复,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新生。每一次告别,都是新开始的序章。
编辑:卢泓瑜
来源:宁波发布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