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涌金楼丨三次常委会聚焦三座城

2024-09-09 20:47:03 编辑:汪贤玲 责编:徐佳艳

9月6日,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温州要“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浙江省委常委会今年第三次围绕某一城市的发展召开会议。

在此之前,今年省委常委会已分别专题研究推动杭州更好发展和宁波高质量发展,推动双方共同唱好杭甬“双城记”。

从杭甬“双城记”到全省“第三极”,浙江新发展格局再次铺开。

温州市景。苏巧将 摄

01 从“铁三角”到“第三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浙江人都习惯将杭州、宁波、温州三座城市称作“铁三角”。

不仅因为三座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呈现“三角形”特征,更因为杭甬温长期引领浙江经济发展。

作为浙江“铁三角”的重要“一角”,温州经济发展走过很长一段高光岁月: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温州GDP年均增速14.1%,长期霸榜“浙江省第一”。到2005年,温州一度排在全国城市GDP第23位。温州的发展,在浙江、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留下深远影响。

此后,高歌猛进的温州慢了下来,但依然保持全省第三的地位。2017年2月,浙江省委提出,温州要巩固提升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为全省勇立潮头作出更大的贡献。

温州“一港五谷”之一的中国眼谷。张晓铭 摄

然而,时过境迁,经历了脱实向虚,金融风波的温州,再审视当前的区域竞争格局,不免压力山大。

一方面,温州不仅被突飞猛进的杭甬“双子星”越甩越远,后二者均为万亿GDP城市,且杭州已突破2万亿。另一方面,身后的绍兴、嘉兴也凭借离长三角中心更近的区位优势日益逼近。

标杆在前、追兵在后,温州如何再造创新辉煌,成为绕不开的发展之问。

向内审视,温州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短板。

例如产业能级不够强,产业结构偏传统。受困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程度不够,温州产业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相比之下,杭州、宁波等地已形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设备等千亿级新产业集群,成为构筑万亿城市的基石。

再如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还不足,温州科技型、链主型企业数量偏少。如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中,温州不到20席,宁波超过100家,占全省比重突破20%。

关键期时期,浙江省委对温州进行了重新定位。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支持温州提升“全省第三极”功能。

此次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明确温州要“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打造全省‘第三极’,这是省委基于新的发展形势,重新定位了温州的在浙江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长期关注温州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一直认为,温州在浙江城市布局中的定位并非网络节点城市,而是具备成为“核心”的素质。尤其在浙南,温州“独一档”。

“不断增强温州的集聚辐射能力,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为全省多作贡献,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功能,是省委赋予温州的新的使命担当。温州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同时也干劲更足。”温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项伟胜表示。

02 何以成为“第三极”?

“当前,温州进入了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当天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明确指出了温州的发展形势。

爬坡过坎中的温州,准备好了吗?温州何以“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

我们来看看省委常委会开出了哪些良方?

之一,勇立改革前沿。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展奇迹,吃改革饭是关键一招。如今,温州人的这个饭碗依然需要牢牢端在手上。具体而言,包括“以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用心练内功,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让企业潜心干事业”。

近两年如火如荼的“数据得地”,就极具温州特色。针对土地要素资源紧缺,温州围绕企业成长、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等指标量化评估、赋分排名,实施供地配置改革,逐个对接企业精准供地。今年上半年,温州已为124家企业供地3923.5亩,是去年全年供地面积的172%。

之二,厚植创新沃土。

创新,是温州成长为“全省第三极”的一个短板,也是温州提速成长为“全省第三极”的重要引擎。

意识到了这一点的温州,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等“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重大科创平台,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战略,推动“一港五谷”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之三,构筑产业高地。

温州向来是浙江产业版图的重要一块。2023年,温州传统支柱产业总产值超9000亿元,新兴主导产业规上总产值超6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聚焦产业,温州正全力推动“一产业一平台”创新、“一产业一方案”突围、“一产业一集群”做强,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比如,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布局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产业全链条。

正泰瓯飞农光互补基地。  温州晚报 张啸龙 摄

除此之外,省委常委会会议还提到充分发挥温州人优势,这里的“温州人优势”,既包括“持续放大温商遍布全球、联通全球的独特优势”,也包括“引导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勇立潮头、锐意改革、创新发展”。

温商和民营经济,是温州的最大特色和金名片,持续放大这两大优势,并使之成为温州打造“第三极”的重要砝码。

这里,涌金君还注意到,“打造”之前多了“提速”二字,足见期望之迫切。

同时,当天省委常委会会议也明确指出,省委、省政府将不遗余力支持温州创新发展。“我们抓住时机,一口气梳理了20余项制约温州发展的问题及事项,提请省里支持解决。”温州市委相关干部说。

浙江省委、省政府之殷切期望和温州人民之殷殷期盼,在此凝聚为行动共识。当天上午省委常委会会议过后,下午温州市委常委会会议紧接其后召开,研究审议学习贯彻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了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举措任务。

03 有关城市群的一盘大棋

除了此次专题研究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1日和4月11日,短短10天内,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先后专题研究杭甬两座城市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

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聚焦一座城市,本就不普通。例如杭州那次,虽然同在杭州市,但是省委常委会会议从浙江省委大院开到杭州市委所在地,也是突破了惯例。而省委常委会会议开到宁波市,上一次还是20年前。

除了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会议主题更是意味深长。细看三次省委常委会会议,不难发现,它们为今后浙江持续高质量发展圈出了两大关键词:杭甬“双城记”和温州“第三极”。

“三次会议不寻常,不论发展阶段、经济形态,还是所面临的形势,以及浙江和杭甬温所承担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认为。

疫情后,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版图剧烈起伏。在此背景下,构建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益发需要从单个城市的单打独斗,转向城市群、都市圈的合力角逐。

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海铁联运作业场景。宁波市发改委供图

“从杭甬‘双城记’到温州‘第三极’,浙江由此拉开新时期贯通浙北到浙南更加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格局。”潘毅刚说。

在浙江,杭甬犹如“双引擎”,不断驱动浙江经济提能升级。2023年,杭州GDP迈过2万亿元大关,位列全国第8,并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宁波GDP一路赶超到全国第12。两座城市辐射力也越来越强:GDP占浙江约44%、新增人口占全省约45%、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约43%。

巧合的是,杭甬双城均位于浙北。相较于浙北“双峰”耸立,眼下,浙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提升浙南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地处浙江最南端的温州,经济总量常年位列浙江第三,无疑是最优选。

从“双峰”到“三极”,显然,浙江在下一盘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

三次省委常委会会议分别强调:

杭州要以“大杭州”格局和气魄更好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自身首位度和竞争力,打造杭州都市圈,唱好杭甬“双城记”,引领浙江大湾区,服务全省发展,服务全国大局。

宁波要更宽视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机制,加快推进甬舟一体化,携手杭州唱好“双城记”,全面提升宁波都市圈发展能级。

温州要增强辐射之能,打造区域高地,提升区域核心功能,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建设实力强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从“以‘大杭州’格局和气魄更好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到“全面提升宁波都市圈发展能级”,再到温州“建设实力强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浙江的区域新发展格局将由此拉开。

在杭甬“双城记”之余,又布局了“提速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这也使得浙江与国内多个都市圈、城市群有所区别:无论是广东的广深、西部的成渝,还是江苏的南京苏州、山东的济南青岛,均为各有特色的“双城记”。

恰如几何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状态。杭甬温由此拉开浙江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格局,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