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潮新闻 姚颖康 徐彦 倪雁强 摄
11月25日,在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良渚)正式开馆。这意味着,又一个国家级文化地标落地良渚、落地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
这些年,从杭州国家版本馆到“大系”典藏馆,从良渚博物院到“大屋顶”(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从玉鸟集到玉湖,一个个文化地标或具有文化属性的载体在良渚不断集聚。
从良渚古城遗址向南而望,在“古今千年发展轴”的南端,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艺术文化街区、文化展示中心等项目,也将在不远的将来拔地而起。
一个又一个文化地标,是观察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成为文化“窗口”的一个个切口。
“大系”典藏馆内展陈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跨越5000年的赓续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5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的文明起源呈现“满天星斗”的多彩状态。在中华文明史中,良渚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80多年的考古充分证实,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区域性早期国家——良渚文明。
它是中华大地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国家文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遗迹。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和信仰中心。
良渚,正是闪烁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坐标,昭示中华文化悠久的来路。基于此,杭州国家版本馆、“大系”典藏馆两个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地标先后落地良渚。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
选址良渚的杭州国家版本馆,以宋韵江南园林为建筑风格,其核心功能为保藏、展示、研究和交流,是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同时也是中央总馆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集聚中心。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但纸寿千年,绢寿八百,时至今日,很多古画早已进入暮年。
为了抢救、保护古代绘画精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由此诞生。以近二十年之功,“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历代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
位于良渚梦栖小镇创新中心的“大系”典藏馆,是“大系”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之一,由浙江大学和余杭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总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展陈面积8600余平方米。
开馆的首展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大展”。走在馆内,一幅幅精美的宋代绘画调色打样稿呈现在眼前,令人赞叹。
此次展出1685件宋代(含五代、辽、金)及敦煌藏经洞、黑水城出土同时期绘画高清打样稿档案,全面展现宋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宋代绘画的首次重大汇聚。
“大系”典藏馆的开馆,是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最新探索。而“大系”与良渚文明考古遗存、杭州国家版本馆传世典籍文字文献有机组合、优势互补,鲜活生动地呈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
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项目概念性设计效果图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融通古今的“顶流”
自良渚古城遗址向南,一直延伸至和睦水乡,是余杭着力构建的“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中的“古今千年发展轴”。
这条发展轴北端象征古老,拥有杭州国家版本馆、“大系”典藏馆、良渚博物院等文化地标;南端勾勒现代,在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上,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等文化新地标正在崛起。
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徐伟兵眼中,余杭“古今千年发展轴”可称为“文化脊梁”——
从良渚古城到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新中轴,是跨越五千多年的文明赓续,也是提升区域文化能级,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条发展轴上的文化地标,个个都是“顶流”。
先看北端。
杭州国家版本馆、“大系”典藏馆是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地标。2022年,以宋韵江南园林为建筑风格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对外开放后,立即成为“网红”打卡地。如今“大系”典藏馆对外开放,必将引发一波高流量。
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是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到访。自2019年申遗成功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
再看南端。
经过6个多月全球征集和多轮竞赛后,备受期待的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杭州音乐厅、余杭大剧院)终于在近日揭开了“神秘面纱”。
目前,杭州乃至浙江都缺少一个专业的标准大型音乐厅。拥有一座专业的城市音乐厅,杭州期盼已久。根据方案,拟建杭州音乐厅主厅约1700座1个、中音乐厅约600座1个。
而杭州剧院的崛起,与城市中心的兴起紧密相关。第一条中轴线延安路有杭州剧院,第二条中轴线“市民中心至杭州之门”有杭州大剧院。如今,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上的余杭大剧院继续接力。
不仅是功能上,光从设计来看,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也拥有“顶流”潜质: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是丝绸,色彩用的是宋画碧青,造型则以山为形。
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绘画、音乐、戏剧等各种融通古今的艺术形式,在“古今千年发展轴”上相互碰撞、交流、借鉴,将共同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
“大系”典藏馆内“光影丹青”数字互动区 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两创”推动文化自信
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个落地余杭的文化地标,成为推动“两创”的一个个载体。
在刚刚开馆的“大系”典藏馆,就可以沉浸式体验“艺术+科技”的魅力——
走进“光影丹青”数字互动区,观众犹如走进了一幅幅水墨丹青的中国古代绘画。比如,《宋人溪山无尽图》出现时,大大小小的“鱼群”在墙壁、地板上自由地游动,能够感受古画从“静”到“动”、从“历史”到“现实”的艺术生命力;
而在另一块区域,观众戴上VR头显,就能穿梭历史时空,“走进”一个个文物场景。比如,此次展览中,观众就能借助VR技术,“身临其境”感受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第一瑰宝”的五台山佛光寺中精美的塑像、壁画等……
不仅是“大系”典藏馆,在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等,传统文化借助现代技术,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更加入心入脑的同时,更提升了文化自信。
“两创”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地标。2022年底,在“保护第一”原则下,余杭提出良渚文化大走廊概念,以良渚文化为核心东西向串联起运河文化、径山文化、数字文化等,以廊道式推进文化发展。
首届“良渚论坛”成功举办后,余杭全面启动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推出相关支持政策和“十大工程”。一年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已从“余杭行动”上升为“省市举措”。
航拍良渚新城玉湖 潮新闻 董旭明 摄
位于大走廊东端、近期向公众开放的玉湖,是余杭推动“两创”的又一个典型案例:以“玉”为名,美术馆、艺术装置等灵感来源于良渚玉璧,将良渚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首日人流量超5万人次、首周共接待40万人次,已然成为新“顶流”。
为将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成有辨识度的“文旅样板地”,近日,包括莫角听风、良博映玉、瑶山望日在内的“良渚文化大走廊十大图景”正式出炉。
全国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专家任鸣说:“这些图景的成长与繁荣将成为推动区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催化剂,能够全面提升良渚文化大走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串珠成链,一个个文化地标或具有文化属性的载体,正在“两创”中熠熠生辉,“五千年中国看良渚”品牌更是不断擦亮。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