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4)发布会 记者 李超然摄
12月12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4)”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发布。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10次发布。
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8.57分位居第一,连续十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重庆、无锡、合肥、宁波等城市进入前十强。其中,宁波因各方面表现发展均衡,再次重新回归十强。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计算、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趋势分析方法以及近三年地级城市大数据,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与阈值,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最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已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新引擎,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重点关注和布局的产业,更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法宝。为此,长江指数研制团队将“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比重”列入2024年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突出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高质量综合发展能力,以及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缩小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
根据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4),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分别为龙头城市(上海),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杭州等10座城市),一般区域中心城市(常州等44座城市),区域重要城市(滁州等35座城市),地方重要城市(孝感等14座城市),地方一般城市(昭通等6座城市)。
同时,2024年城市综合协同能力得分平均值为15.87分,较2023年的15.33提高了3.52%。2024年综合协同能力12分以上城市由2023年的65座增至75座,达到110城市总数的68.18%,相比于2023年增长13.33%。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是对标世界一流水平,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生态协同能力增强,但短板仍然明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协同动能形成缓慢;二是城市子群沿海内陆分异依旧显著,苏锡常、南京、杭州等城市子群的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综合得分远高于武汉、环鄱阳湖等城市子群。
对此,曾刚教授提出五点建议:一是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将长江大保护进行到底;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跨区域创新共同体;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聚焦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五是发掘长江历史文化的时代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