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桃花染红枝头
海风带来潮湿的气息
宁波人的餐桌上
少不了一味来自滩涂的馈赠
“桃花泥螺”
它承载着春天的鲜活
也蕴藏着宁波人的味蕾记忆
↓
泥螺是一种生活在泥沙质或泥质滩涂上的软体动物,“吐吞含沙,沙黑如铁”,古人认为泥螺肉黑如铁,吐露在壳外,因此称为“吐铁”。宋代厉元吉曾写《吐铁》诗:敢于蛟龙争化雨,肯同鱼鳖竟朝阳。清代潘朗也在《梅村竹枝词·吐铁》中云:树头月出炊香饭,郎提桃花吐铁来。
每到春季桃花盛开时,泥螺正巧把肚内的泥沙吐尽,变得鲜嫩肥美,被赠予“桃花泥螺”的美称。秋季的“桂花泥螺”晶莹剔透,但是味道略逊于春季的泥螺。
在宁波,名气最响亮的“桃花泥螺”,要数慈溪龙山一带的“龙山黄泥螺”——形如蚕豆,螺壳透薄,肉质剔透呈米黄色,光泽鲜亮,是泥螺中的上品。
泥螺喜生长在低潮位泥涂较软、饲料丰富、水质无污、咸淡水交换活跃和风浪相对较小的滩涂,而慈溪龙山一带的沿海拥有大批低潮海涂,正是背风向阳,当地人称这里的泥涂为“油泥”,肥沃、有营养,适合泥螺的生长。
俗话说,退潮泥螺涨潮蟹。一等退潮,泥螺便在滩涂上显露身姿。
当海潮退去,涂民们赤脚下到滩涂,跨上泥鳗船(一种专用于海涂的代步工具)去捉泥螺。他们双手握住泥鳗船扶手,一只脚踩在船上,另一只脚在泥涂上向后蹬,船就能在海涂上快速前行,不过若是没有经验,或许一下脚就会深陷泥涂。
鲜活的黄泥螺,体表都是白沫黏液,身段滑溜,不好把控,所以最好将手指合并以“抄底”手势捞捏,才十拿九稳。
泥螺还不能用小背篓盛装,因为它不断吐出的黏液会漏出背篓,吐光黏液后泥螺身体会慢慢变小直至死亡,因此捉泥螺一般会准备一个小提桶将泥螺养着。
宁波人下饭有三宝,“咸齑、呛蟹、泥螺好。”泥螺最常见的就是腌制成咸泥螺,被昵称为“压饭榔头”,小至开水泡饭大至婚宴大席,都有它的身影存在,老宁波几乎无人不爱吃。
除了传统腌制,泥螺鲜吃也非常脆嫩可口。烹煮新鲜泥螺时,得先快速焯水,去除黏液,捞起后加入酱油、葱花等,滚烫热油浇淋,融入葱香,又脆又鲜的葱油泥螺,好吃极了。
“桃花泥螺”不可错过
跟着小布一起
学做这两道菜吧
↓
干菜龙山黄泥螺
原料:
龙山黄泥螺、笋干菜、黄酒、生姜、葱。
制法:
1.笋干菜用水泡好后切小段,炒锅加水烧开,放入泥螺汆水捞出;
2. 炒锅烧热加少许油,下姜末、葱白煸香,放入笋干菜,翻炒一下,放黄酒及少许清水烧沸,放入泥螺,加盐、味精,翻炒一下,装盘即可。
特色:
泥螺滑嫩鲜美,汤汁甘鲜。
美人鱼之吻(长街泥螺)
原料:
咸泥螺。
制法:
1.取用宁海长街的咸泥螺,先用矿泉水漂淡口味,然后将姜片、啤酒、白糖调成汤汁,把漂好的咸泥螺浸泡到卤汁中;
2.等酒味中和咸泥螺的咸涩味后,即可装盘。
特色:
咸中透鲜,满口酒香。
你喜欢吃泥螺吗?
来源:宁波发布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