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今年冬天气温很低,是个超级冷冬”的说法引起关注。那么,今年冬天是冷冬吗?冷冬和暖冬的判别标准是什么?今年冬天气温状况会如何发展?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副主任章大全。
10月17日至21日全国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章大全表示,国家标准《冷冬等级》(GB/T33675-2017)和《暖冬等级》(GB/T21983-2020),对冷冬和暖冬给出了明确定义。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简单来说,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
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章大全表示,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显著。并且这些年份北方雪灾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风险也较高,如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冬季,均为低温冻害和雪灾偏重年份。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暖冬,如2020/2021年冬季。此外,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结合海洋、冰雪、大气等监测预测信息进行综合研判。
章大全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一方面,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受其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要密切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全国加被子地图出炉 看看你家需多厚的被子助眠
10月中旬以来,受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影响,南北方多地经历换季式降温,不少网友吐槽气温变化之大,仿若“一夜入冬”。不少网友表示“冷得猝不及防”、“被冻醒了”、“呼唤厚被子出场”。你家换被子了吗?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加被子地图来看,10月23日至25日,北方大部最低气温都仅有个位数,夜晚凉意十足,需加厚被或棉被入睡;江南多地夜间也能感受秋的凉意,薄被需出场,华南多地夜晚气温仍在20℃以上,气温相对舒适,怕冷的人可以盖薄毯防着凉。
最冷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甘肃北部、东北大部地区寒意已浓。这些地方今后三天最低气温不足0℃,沈阳明天的最低气温仅有-5℃,寒夜漫漫,夜晚需要厚被子护体。
新疆大部、甘肃中南部、宁夏、陕西、山西、京津冀、山东、河南、苏皖北部、湖北北部、贵州、川西高原部分地区等地的最低气温将仅有个位数,加上有的地方没有供暖,夜凉如水,为防止手脚冰凉难入睡,冬棉被也可以出场了。北京后天的最低气温仅有3℃,除了棉被护体,怕冷的小伙伴也可以启用电热毯、热水袋等,提前让被窝暖暖的。
江南大部、广东大部、福建大部、广西、云南、四川盆地等地的最低气温将在10至20℃之间,上述地区多地已入秋,夜晚秋凉渐起,夏天的小薄毯已经不够用,盖上春秋薄被更加温暖。
而台湾、海南等地还未进入真正的秋天,夏天辗转反侧的炎热也已褪去,夜晚气温在20℃出头,体感相对舒适,怕冷的小伙伴可找出薄毯护好肚脐等易着凉部位。
秋冬季如何打造舒适睡眠环境?
秋冬季来临,夜晚气温走低,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睡眠?中国天气网总结了秋冬季睡眠小贴士,助你拥有一个舒适的入睡体验。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秋冬季日照较短,褪黑素分泌时间延长,人体需更多睡眠,最好保证7至8小时睡眠时间。
盖厚被子有助于褪黑素分泌。有研究表明,盖厚被子有利于增加褪黑素分泌,提升睡眠质量,但需避免被子过重压迫胸腔。
适当启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秋冬季北方供暖后空气干燥,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降低鼻腔、嘴唇等因干燥引起的不适感,也有助于睡眠。
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虽然秋冬季室外气温低,也要保证每天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避免因缺氧导致嗜睡。
中国天气网提醒,未来一周,将有两股冷空气接连来袭,我国大部气温将维持偏冷状态。建议大家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找出薄厚适宜的被子,谨防感冒着凉,每天睡个好觉。
编辑:周 虞
来源:中国蓝新闻综合新华社、中国天气网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