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县城旅游,成为新趋势。
今年五一小长假,成为“史上最热门五一”假期。小城尤其是县城,成了人们的心头好。根据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假期旅行总结》,旅游订单同比增速上,县域市场高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高于一二线城市。
县城形态千差万别,寻求高光时刻心愿相同。
象山海岸线 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宁波象山,县域经济“中等生”,却是不折不扣海洋大县,用一张“海洋牌”塑造文旅场景。节假日,尽管去象山的高速很堵,但没有堵住游客对于山海的向往。
旅游的方式正在改变,人们的旅游选择更加多元丰富,县城旅游或将迎来新机遇。如何把一时的热度,转变成长期的流量?象山正在全面迭代“从渔船到帆船、从海岸到海洋、从浅海到深海”文旅体验。
在海洋旅游做文章,象山怎么找到流量密码?
县域旅游,需要“冷门但惊艳”
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上的改变,人们开始青睐“冷门但惊艳”的旅行目的地。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从旗袍到簪花,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在县城找到新体验。在专家看来,这正印证了国内消费呈现的新趋势:消费者从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差别化、大城市倾向、品牌化向追求无品牌化、朴素化、本土化、休闲化转变。
县域旅游的火热,本质上是消费趋势的产物。
象山北纬三十度最美海岸线 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从一众县域脱颖而出,最重要“硬件”便是资源的独特性、差异性。山东淄博的烧烤、河南开封的“王婆”、甘肃天水的麻辣烫、贵州台江的“村BA”等无不说明,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有特色才能“以小博大”。
细数象山的资源——海洋,当仁不让一张“金字招牌”——绵延988公里的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以新玩法频频出圈。
象山创新供给,给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在慢节奏的生活中,帮年轻人卸下满身的疲惫。
象山石浦镇圣托里尼风格民宿
在石浦,三个月亮”美好生活主题海岛一问世就成为“惊艳”。一幢幢白色的建筑依山而建,与不远处的海面连成一体,海风时不时吹开树林的遮掩,圣托里尼独有的“浪漫白”一览无遗。
“它不仅是一岛一店的民宿聚落,而是通过多元的产业生态发展,打通周边岛屿资源和相关产业链,打造成为海洋生活度假的旅游目的地。”三个月亮主题村落创始人梁哲锋说。
一片大海、一块泥滩、一个海岛,象山独特海洋资源释放“惊艳”潜质。他们尝试开拓玩法。象山亚帆中心码头在亚运会后进一步“增值”。不久前,象山亚帆中心完成调试运行,正式获批由港航管理部门颁发的港口经营许可证。
象山亚帆中心
象山亚帆中心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首家开放式游艇港,具备140平方公里游艇巡航海域。“获批港口经营许可证后,国内外游艇到象山港、到长三角能‘停得进来、开得出去、玩得起来’。”象山县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亚帆中心获批首个港口经营许可证,游艇真正在象山海域“游”起来。宁波兰湾游艇俱乐部率先完成全市备案通航海域经营业务。船东泮振进实现了从渔民到艇长的人生角色转换,他的游艇驶进更广阔的海洋,为游客提供海钓、休闲观光等海洋运动或娱乐活动。
海洋变得惊艳,变得更好玩,才能成为魅力所在。而其城市形象也在一众游客的体验中呈现出有趣多元新面貌——或许,这正是象山这些年城市运营的期待。
去县城,向“具体的生活”走去
浏览社交媒体,可以发现去县城旅游的理由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这么几个词,放空、安静。
越来越多的游客把旅游交给县域,县域也正在创造与之匹配的消费场景。按照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元军的说法,县域旅游的火爆,反映的是旅游供给结构优化。
在江西婺源,不断创新产品和业态,音乐节的火热现场与婺源油菜花季旖旎的田园风光相逢,给这座以“静谧幽美”闻名的县城增添了一份热络动感。当地已经形成白+黑、旅+居、游+学、动+静、土+洋等新业态,成为旅游新热点。
在象山海域进行的帆船运动
在供给侧创新,象山从“风景+场景”上下功夫。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以“后亚运”“海岸线”为核心,当地正在着力打造“周末嗨象山”这一IP,希望在日渐升温的“周末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解构、重组山海景观资源,指向的是游客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这个五一期间,滩涂成为一种诱惑。茅洋乡蟹钳港,滩涂寻宝拾贝是一项招牌玩法。“带着孩子来体验赶海,感受海洋的魅力。”来自上海的游客张敏带着一家人来到蟹钳港休闲度假。
“周末嗨象山”通过风景和场景的搭配,为游客量身定制文旅体验。以微度假、深体验、慢生活的产品形态和微综艺的潮玩方式,传递“自由、热爱、向往”的旅行态度。
假期,象山沙滩游人如织
今年,“00”后宁波市民李可珍和朋友把大多数周末交给了象山。参与“周末嗨象山”定制游,他们深度体验象山:在在帆船上乘风破浪,在游艇上看蓝海琼屿,在沙滩运动烧烤……
尝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象山试图增强旅游的别样感受。
五一假期,象山松兰山旅游度假区的“躺平大会”火爆出圈,景区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其中,游客年龄结构和游玩时长两组数据创造新纪录,游客中49岁以下的占比超82%,其中19-29岁的年轻客群同比从17.2%增长至26.5%。
在一个可以“躺平”的地方,享受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美好与便利,把观光和体验融合得恰到好处。
当人们转身向“具体的生活”走去,县城或许最好的入口。
看见之后,县城怎么承接?
“县城旅游”逐渐成为假日经济中的重要环节,释放发展县城文旅的积极信号。“县域旅游”兴起,也为诸多小城市带来了吃上旅游红利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小城焕发新生。
如今,游客既是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借力社交媒体传播,完成了一次次从线上种草、线下打卡、再线上安利的闭环。县域被看见,在他们的社交媒体中生活起来。
咖啡馆出现在象山乡村田野
但“被看见”只是第一步。县域,需要在资源挖掘、场景营造、服务提升继续发力,提升体验感。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魏长仁表示,没有县城“能随随便便成功”,爆火的县城在旅游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度、旅游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玩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和准备。
对于县域而言,还需要在“淳朴”和“商业化”之间达到平衡,进而避免商业化过重。
这一切,考验县域承载能力。
相较于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城市,县城应对庞大客流量的经验有所欠缺。这就对县城管理运营者提出更高要求——以全局视野综合施策——保证本地居民正常生活基础上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象山把旅游挺进海洋
一个趋势很显著,县域出现越来越多的咖啡馆——不管是大品牌下沉布局还是个体的创业经营——某种程度上,咖啡超越作为饮料的属性,其数量反映着当地的活跃度。在安吉,答案是山、田、湖、瀑、林、矿。这个常住人口约59万人的山区小县城,藏着300多家咖啡馆,按人口密度计算已超过上海。
咖啡馆,一个区域承载能力具体体现,仅仅只是一小方面。前不久,象山举办万人马拉松,仿佛一场实验,对县域各方面进行一次压力测试。
经历过亚运赛事,象山再次通过万人大赛考验。操办大型赛事,壮大文旅知名度,或许是一种牵引,倒逼象山这么一座中等县域提升承载能力。
帆船运动,已经成为象山一张标签
象山已经定下目标,根据《象山县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到2027年,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具有独特地域辨识度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县域。
今天的象山已经成为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桥头堡,加速推进国家级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今年初,浙江省政府为象山送来“大礼包”,省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象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为象山县“量身定制”政策工具箱。
旅游来到县域,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信号。当越来越多的目光注视县域,象山也正在改变——未来,人们来到这里,感受到的不是“县”感,更是一种独立于大型城市之外的“特别存在”。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