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温暖的房子,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最朴素追求。
在宁波,一项名为“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正改变许多困难家庭的生活面貌。“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工作项目链接政府、社会两侧资源,已经帮助143户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民生兜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翻开《之江新语》,其中《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一文饱含人民情怀: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除了要不断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外,还要建立面对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他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
宁波全面推广“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
当前,宁波全面推广“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在一份《在全市推广“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上,足足盖了十四个大红印章,涉及党委、政府、群众团体多部门——意图很明确,集中各方资源,为困难群众营造温馨、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一项善居工程是否能够精细化落实,带给群众切实“获得感”,实际上考验着社会工作的精细化水平,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程度。
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帮扶困难群众的系统方法。作为“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主导单位,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试图将其打造成为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的牵引性、标志性工程。
帮助谁?
拉网排查找到“灯下黑”
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依然有一些群众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改善居住条件。宁波推出“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目的是为整合资源实现“兜底”。
“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起源于象山的“暖暖的新家”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为困境儿童,或者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家庭改造住所。
胡耀之和团队走访居住困难家庭
2021年5月,象山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暖暖的新家”困难家庭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根据不同家庭的改造需求,招募专业装修人员进行上门评估,由志愿者和专业装修人员一起进行个性改造。
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由象山民营企业家胡耀之出资成立并担任理事长。这几年,他累计捐赠超500万元帮助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小宇就读于象山一所小学,父母是残疾人,生活所需由政府提供的各项保障来支撑。一家人的房子年久失修,潮湿阴暗,一下雨就漏水,屋顶上有大面积霉斑,墙体脱落。
小宇和70多岁的爷爷挤在一间房。整个房间里一床、一柜、一桌、一电视。小宇放学回家趴在电视桌上做作业,有时候索性蹲在地上、趴在床上写字。
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具体问题,首先要真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暖暖的新家”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志愿者成为小宇家的常客。多次前往细致查看,并与小宇的爷爷商讨改造方案。
考虑到房子墙壁受潮严重,只刷涂料,时间长了墙皮会脱落。志愿者选择用环保的竹木纤维板进行装修,还给小宇买来新的衣柜、书架、电视柜,安装了崭新的窗帘,房间焕然一新。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意见》如何精准排查受助者进行了明确:以村社为基本单元,依托“村社智管家”等平台,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对目标人群进行“拉网式”排查。
主导部门也在系统摸排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打出组合拳。《意见》明确,各地党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统筹,系统摸排政府侧关于住房保障的政策资源,形成供给清单,推动政府资源向“暖暖的新家”项目组传递。
“让社会的帮助和政府的政策精准抵达受助者,这是我们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孙小雄表示,充分征求受助对象的意见和需求,通过“一户一策”方式,为困难家庭量身提升居住环境。
怎么帮?
“小资金”链接大资源
象山县大徐镇相思岭村,有着美丽的名字。在这里,一个“暖暖的新家”新近完成,带给房主吴大叔全新的生活。
按照“暖暖的新家”改造标准,以房间、卫生间、厨房为主要改造项目,改造费用一般不超过2万元。
“暖暖的新家”项目改造前后对比图
相思岭项目由于改造体量大,更换设备多,测算的费用超过4万元。一户房子的改造,汇聚起了多方合力。象山县大旸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雪亚说:“房子要改造的消息传出去,房主的亲戚也表示愿意提供一定的支持。”
实际上,房主的亲戚长期都有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的念头。得知有志愿者来帮助,就第一时间拿出16000元。村里正在进行的一个工程,也承揽了院子硬化的材料。此外,民政、社会组织也伸出援手。
“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有一点十分明确:兜底而不是包揽——政府、社会、企业三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社会组织和企业捐赠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按照“重实用、微改造、精提升”原则,最大程度提升居住体验。《意见》对房屋修缮、管线优化、厨卫改造、功能拓展、环境美化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明确。
“我们的改造都是保障基本所需,但是在改造中也通过引导邻里互助、社会捐赠等方式,形成‘他助+自助’志愿模式。”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际上,“暖暖的新家”项目也是社会资源的一次整合链接。众多爱心企业和个人为“暖暖的新家”项目捐赠资金和物资。他们的参与不仅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激发了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建共治的热情。
志愿者进行项目改造中
参与到“暖暖的新家”项目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施工队负责人沈成立感触很大:“房子小改造是散活,很不好做,但是项目组起早贪黑走访,满县跑去找性价比的材料和家具,这让我很感动,我尽量每天多做几个小时,缩短项目工期。”
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谭建光教授看来,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相关部门推广“暖暖的新家”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关爱帮助困难群众的服务,将志愿服务工作与住房困难家庭“住有宜居”等工程相结合,实现了政府、社会资源的有效链接,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社会的温暖。
帮多久?
新机制拓展服务边界
“暖暖的新家”项目不仅着眼于眼前的改造,更着眼长远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帮扶机制。“我们的改造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建立情感的连接,帮助他们找回尊严,建立生活的自信。”胡耀之表示。
受助者房间改造前后对比
《意见》指出,联动所在村社和志愿团队,建立长期关怀机制,全方位了解受助家庭居住体验及反馈意见,为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推动单一志愿服务内容向住房改造、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结对帮扶、扶危济困等不同类型志愿服务内容延伸。
2022年夏天,“暖暖的新家”项目团队给残疾人俞师傅改造房屋。志愿者第一次上门,俞师傅不冷不热看着他们,从头至尾坐在旁边一句话也不说。
俞师傅初中毕业后在上海学建筑,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还在同济大学进修三年大专。1992年,俞师傅回到宁波工作,不慎受伤导致双腿残疾。他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和一切朋友断绝了往来,躲在老家。后来父母先后离世,他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
在志愿者和社工的帮助下,俞师傅最烦恼的房屋漏水问题得到解决,医保拿药也在社工帮助下实现了就近取药,有时他还从专业角度给志愿者提出一些改造的建议。
志愿者为受助者送去家用电器
面对志愿者,俞师傅道出心声:“以前过年过节也有人来看望,他们只是把礼品或慰问金送过来,拍个照就走了,我好像就是一个‘工具’,直到遇到你们,我才感到了平等。”一年多来,俞师傅脸上的笑意逐渐增多,以前很少出门的他,现在自己驾驶着电动三轮到村里文化礼堂去和人下象棋、聊天。
某种意义上,“暖暖的新家”更新了两个层面的家:一方面改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带去一个温暖的心灵之家——帮助困难家庭打开心结、唤醒尊严,从而提升“家”的温度。
在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看来,实施“暖暖的新家”项目,也是对社会工作一次全面演练,系统提升解决三个问题的能力——村社工作者如何精细化工作排摸基层需求?志愿者如何项目化开展工作,做到精准规范?社会帮扶体系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谭建光认为,“‘暖暖的新家’项目从关爱服务入手,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社区和谐发展的多重目标,一定程度上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