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时间的烙印,怎样将记忆的瞬间凝固成永恒?近日,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波广电集团承办的“奋斗在一线·今天我发布”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时光印记”专场发布会在宁波博物馆举行。四位发布人以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分享了这些年“亲历、亲闻、亲见、亲感”的时代变迁故事,向观众打开了一扇扇通往记忆世界的大门。
镜头捕捉的城市进化“大片”
每一帧都是岁月印迹
“摄影爷爷”余德富今年已经85岁高龄,一拍就是50多年。直播现场,余爷爷还带来了他的学生郑敏——一位依然活跃在宁波摄影界一线的中年摄影家。
——“这是我1978年拍摄的东门口,那时全宁波只有几辆公交车,我想用三辆公交车同框体现现代化生活场景”
——“这是我拍下的1986年的东门口,最醒目的是一块缝纫机广告牌。当时人们结婚流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宁波是服装之都,缝纫机在人们生活中很普遍”
——“这是1998年的东门口,高楼大厦多了,中山路拓宽了,人车都多了”
——“这是2008年的东门口,当年特别醒目的交邮大厦与如今数不清的现代化高楼相比,已是不起眼了”
一张张照片来回切换,“摄影爷爷”娓娓道来,只言片语间浓缩了甬城50多年的沧桑巨变。
▲上左图:上世纪70年代的天一阁宝书楼▲上右图:1986年的东门口▲下图:1982年的江厦桥浮桥
江厦桥、天一阁、药行街、天封塔、东门口……这些宁波印记,在时间的沉淀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路小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洗礼,宁波走得更加沉稳、练达。
每个展品都是一段友谊的记忆
“这一件纪念玩偶,1983年由日本长冈京市友好代表团访问宁波时赠送。”
“这一件贞德雕塑,2008年由法国鲁昂市圣女贞德中学赠送。”
“这一件工艺狮子,2008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和宁波结为友好城市时赠送……”
宁波博物馆讲解员林毓说起这些展品,就像在介绍自己的宝贝一样。
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友谊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目前已与60个国家的11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它们如同一个个脚印,记录了宁波与世界各地开展友好交往的历程;它们如同一座座桥梁,见证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它们如同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了和合共生的华章!”林毓动情地说。
▲上左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工艺狮子▲上右图:贝宁科托努市的三件木雕▲下图:毛利人的陶瓷独木舟
从事讲解员工作16年,林毓见过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参观的人群里,各个年龄段的市民都有。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孩子走进博物馆,他们不仅是聆听者、参与者,有时候还与讲解员互动。通过逛博物馆他们了解了宁波的变化和发展。”林毓说。
刻刀下的回忆杀
上百件老物件里的旧时光
“木工奶奶”名叫鲍菊莲,她第一次拿起刻刀,是为了在搬迁之前,给自家老房子留个纪念。
“这是我1964年到镇海支农时住的农村房舍,从中间走进去,左右两边都是住人的房间,后面有烟囱的是厨房,那个时候条件一般,冬天冷,夏天蚊虫多……”没有图纸,也没有草稿,“木工奶奶”用手中的刻刀,将百味杂陈的回忆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
▲现场展示的手工摆件。
五斗橱、大衣柜、梳妆台……上百个木工摆件,小巧可爱,都是79岁的“木工奶奶”一刀一刀刻出来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木工奶奶”鲍菊莲手中刻刀创作出的摆件也日益彰显出时尚的气息。鲍菊莲说,尽管她的作品根基深植于传统工艺,但她也不忘将新的元素融入其中,并期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展现出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现场点评
“以小见大,以物寄情,守住这份历史记忆,就是在守住我们的文化根基,以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展现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迈向更美好的未来。”张伟杰说。
来源:宁波发布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