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它带回家去,给家里人加个菜,和他们一起分享!”近日,慈溪市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的“耕民农艺园” 又迎来了丰收季,二(10)班的诸又睿小朋友在田埂上开心地说着,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老师的带领下,她和同学们一起迫不及待地收割班级责任田的青菜,手上、裤脚和鞋子都沾上了泥土,但他们都乐此不疲。
当天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快乐丰收节”,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常年将劳动教育纳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一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将“小小农艺园”化身劳动教育“大课堂”,带领他们躬耕田野学习劳动技能,真切感受劳动的艰辛,最后收获“春华秋实,夏耘冬藏”。
“这里有我种的菜,太有成就感了!”“老师还带着我们给它们浇水、拔草呢!” 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田垄间,畅谈劳动的乐趣,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自己亲手种下的蔬菜。一时间,这片校园里的劳动实践基地热闹非凡。“手中有活,身上有汗,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此刻也有了具象。
在这段关于自然、劳动与成长的奇妙旅程中,葱郁的蒜苗、油绿的青菜、白嫩的萝卜……终于陆陆续续破土而出,在师生面前惊艳亮相。“这些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我们师生劳动的见证,承载着大家的汗水与期望。”学校德育副校长邹诚裔向记者介绍,这片“耕民农艺园” 每个班级负责管理一块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从播种、浇水、锄草到亲手收获,都有孩子们参与其中,“从课本到生活,劳动的意义如今就体现在这满满的收获里。” 邹诚裔说道。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教育场景联动。在随后举行的野餐趴上,家长和孩子齐上阵,用厨艺和创意不负好“食”光。
这边,每班的班委会在“耕民农艺园”收获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出了图文并茂的菜品海报进行介绍展示。“清炒油麦菜”“黔味酸汤面”“西兰花炒虾仁”“西湖牛肉羹”……笔下灵巧绘美食,尺幅之间显智慧。一道道看似简单却又风味十足的美食吸引着孩子们驻足学习。
那边,有心的家长还带来了精彩的技能展示。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二(5)班王俊卓同学的爸爸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了活动现场。只见大哥哥们手中的刻刀在萝卜上翻转飞舞,时快时慢、时深时浅,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一块普通的萝卜魔术般变成了一朵朵绽放的牡丹,惊呆了一旁的孩子们。而腾龙造型更足见雕刻刀工的精湛,成为全场的焦点。“小朋友们可能没见过这种雕刻过程。除了让他们都开开眼,更想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技能的种子,让他们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王爸爸表示。
每一种美食,都氤氲着烟火的温度;每一帧场景,都定格着家人的陪伴。家长们纷纷亮出拿手绝活,用心用力地制作着丰盛的美食,忙碌的身影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孩子们。小朋友们兴趣高涨地参与到帮厨中,他们捋起袖子,有的择菜洗菜、端盘子,有的包饺子、卷馄饨,还有的制作水果拼盘,争着做力所能及的活计,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不久,一道道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菜品端上了“擂台”。精致的摆放,别致的造型,各式菜品争奇斗艳,令人垂涎又让人惊叹。
让劳动回归教育本真,让学生在劳动中成长。周巷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马上表示,学校将继续依托“耕民农艺园”这一劳动基地,不断挖掘各学科课程蕴藏的劳动元素,打造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同时进一步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真正的劳动过程,尊重劳动成果,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
通讯员:施吉章、沈莹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