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6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播出《浙江宁波:民营企业创新“落地成金” 政府架起“科技金桥”》,报道了近年来,宁波政府部门在企业与平台间架起一座座“科技金桥”,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用科技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以下为报道原文——
浙江宁波镇海区是国家重点石化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592家。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在企业与平台间架起一座座“科技金桥”,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用科技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总台记者 胡浩然:我现在是在一家生产稀土永磁的工厂当中,在我手中拿的就是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边角料,换做之前,这些边角料都将被送往上千公里的外地进行重新地提炼,但是现在只需要将它们重新运往产线的第一步,就可以得到一块新的成品。
宁波招宝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威:如果每年(浪费物料)20%的话,如果按产值算的话,那就有两个亿了。
陈威考虑到与其按照传统流程将这些物料统一运给废料处理公司,不如自己重新回收利用。但试验了一年多,回收利用依旧无果。就在大家认为废料回收止步于此的时候,一个绝佳的机会找上了门。
宁波招宝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威:科技局基本上是定期会上门服务的,上门服务会了解我们企业一些困难、难点,就帮我们牵线搭桥,跟院所去合作了。
陈威所说的是宁波市镇海区开展的“科技金桥”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就是将一流的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很快,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专家就抓住企业的短板弱项,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套绿色循环的方案。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稀土永磁材料联合创新中心负责人 闫阿儒:针对再利用这个过程,我们为它提供从前面的成分(分析),包括整个的工艺流程,给它提供系统的制备生产的实验方案。
三年时间里,闫阿儒带领的团队帮助企业不断攻坚克难,磁材废料的利用率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宁波招宝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威:我们整个利用率大概提高了10%左右,根据我们去年产量,大概节约成本将近一个亿左右。
同样,技术上的突破也在另一家生产高性能薄膜的企业上演。
宁波鸿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玉斌:我拿一支这个笔,我给你测试一下,你去感受一下,我用力往下穿。
一支圆珠笔,把这张厚度大约只有头发丝直径1/4的薄膜戳到巨大形变,始终穿不破,这是企业最新研发的高性能缠绕膜,应用非常广泛。
当地科技、经信等部门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创新站。经过近3年的反复测试提升,才将高性能缠绕膜的拉伸率提高到550%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准。
宁波鸿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玉斌:接了一个美国的订单,一年有3万吨,接一个日本订单,一年有26000吨。
近年来,宁波聚焦创新主体、平台赋能、产品研发、数字转型四大核心要素,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品为导向,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周平:目前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4家,居全国第1位,全市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来源:央视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