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出现这些情况,说明你的听力已经……

2025-03-03 17:36:48 编辑:司君伟 责编:囯丹丹

3月3日

是全国爱耳日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影响超15亿人。那么,哪些情况会造成听力损失?该如何保护听力?保护听力存在哪些误区?一起来了解↓

问  哪些情况会造成听力损失?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耳蜗中的毛细胞和听神经会逐渐退化,导致老年性耳聋。这是我国听力残疾的首要原因。这种听力损失通常是渐进式的,最先影响的是对高频声音的感知,例如听不清鸟叫声或电话铃声。

噪音暴露

这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暴露在高音量环境中,如建筑工地、酒吧、KTV等,会导致内耳中的毛细胞受损。毛细胞是听觉系统中非常脆弱的部分,一旦受损,无法再生。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中(例如电钻声、飞机起飞声),就可能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此外,年轻人中常见的耳机使用不当(如长时间高音量听音乐)也是导致噪音性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

耳部疾病

中耳炎、外耳道感染或堵塞、耳部肿瘤等能通过压迫、破坏或侵犯耳部结构,影响声音的传递,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药物副作用

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可能对耳朵(特别是内耳)造成损害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损害耳蜗中的毛细胞、前庭系统或听神经,导致听力损失、耳鸣或平衡障碍。耳毒性药物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具体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个体的敏感性。常见的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铂类化疗药物(顺铂等);袢利尿剂(呋塞米等);水杨酸盐类药物。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听力损失患者,后代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可能更高。遗传性听力损失可能在出生时就存在(先天性),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发病机制是来自亲代的致聋基因或新发生的致聋基因突变导致的耳部发育异常或代谢障碍,并最终导致听力下降。

其他原因

头部外伤,头部受到剧烈撞击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听小骨脱位或听神经损伤。突发性耳聋,这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通常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或免疫系统问题有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导致听力下降。

问  保护听力怎么做?

新生儿

新生儿出生后未通过听力筛查的,要在三个月内接受相应听力学及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者,要在六个月内接受干预。

中青年人

现在很多中青年人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玩游戏等,长时间使用耳机可能会对耳部造成刺激,引起听力减退。平时需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同时避免在噪声过大的环境中停留过长时间。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听觉器官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很重要,这也是唯一有可能阻击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环节。因此,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

此外,助听器的验配流程也非常重要,它能确保助听器能够有效适应患者的个人听力需求,提供最佳的听力辅助效果。

问  如何正确清理耳朵?

很多人喜欢掏耳朵,也很享受掏耳朵的过程,从耳朵里掏出所谓的“耳垢”,其实是耳朵内的分泌物,医学上称为耵聍。

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李永新介绍,耵聍是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有保护和杀菌的作用。上耳道的皮肤有纹理血管,经常掏耳朵会导致皮肤血管增生,使其通透性下降,容易患病。此外,如果掏耳朵使用的工具不干净,还可能人为种植细菌,甚至让真菌长在耳朵里。

李永新表示,如果突然间觉得两只耳朵声音不一样,或者耳朵特别堵、有硬物但自己拿不出来,可到医院进行清理。一般的耵聍无需清理,尤其年轻人,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就会帮助耵聍自动排出,无需特别干预。

来源:宁波发布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