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看不懂的春天
正所谓“春天孩儿面”,进入3月下旬,甬城的天气真让人有点看不懂了。气温先是一路上扬,其中25~26日最高气温来到“3”字头,提前体验了初夏感。而后转折也很快,强冷空气已在路上,即将带来大幅降温,冷暖碰撞下还可能出现强对流。这样的天气,尤其是“短袖和羽绒服同框”的气温走势真的正常吗?
从气候数据上来看,宁波的春天特别是冷暖过渡期的3月,气温起伏本来就较大。3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可达25℃以上,每日的温差以及逐日的平均气温振幅也是很明显。
不过,近期的偏暖状态较常年还是更“猛”了一些。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截至25日)全市平均气温达到12.6℃,居历史同期第5位,比常年平均(1991~2020年)偏高2.1℃;全市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则达到31.6℃,居历史同期第2位(仅次于1988年),其中镇海、北仑、余姚、慈溪、宁海更是破了3月下旬极端最高气温纪录。
后期随着强冷空气来袭,又几乎是“一秒回冬”。可以说,近期气温的起伏,既有春季天气“善变基因”的基础,也折射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性特征。这其中涉及了哪些气象机制呢?这就要说到气温变化的几个“幕后推手”了。
冷暖之间的气象密码
一般而言,某个区域的气温要产生变化,离不开太阳的影响、空气水平运动、空气垂直运动和水的影响。
首先,太阳辐射是“原始动力”。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如紫外线)加热了地面,而后地面热量以长波辐射(如红外线)的形式向外发射,一部分散失,另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当云系较多时,白天太阳辐射削弱,夜晚长波辐射被更多地保留,温差减小。反之,晴天昼夜温差大。
太阳辐射收支示意图
空气水平运动带来的冷暖平流是热量的“搬运工”,搬运过西伯利亚的寒潮,也搬运过热带海洋的暖意,更是不缺席每一次大范围天气过程。冷暖平流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温度梯度、风速大小以及风向与等温线的夹角,当等温线密集、风速大、风向与等温线垂直时,带来的升降温最为显著。
垂直运动对温度的作用则比较复杂,涉及了一种叫做“绝热变化”的热力学过程,与气块的压强、体积、温度都有关系。简单来说,“下沉压缩升温,上升膨胀降温”。曾上过新闻的“焚风”就与这种作用有关,它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压缩导致的迅速升温的现象。
最后,空气中的水(主要以云、水汽等形式存在)在“固液气”三相态之间的转换也影响了气温。因为融化、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会导致环境降温;而凝结、冻结会释放出潜热,导致环境升温。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就是这种效应的体现。
气温狂飙的真相
近期“疯狂”升温的主要贡献者是明显偏强的太阳辐射和偏南风带来的暖平流。从3月17日到现在,甬城天气舞台几乎被满屏的阳光包场了,冷空气也于20日起暂停了脚步,偏南风持续吹拂,暖气团势力愈发强盛。而更重要的是,一连几天的偏南风却没有带来多少水汽,所以天空云系很少,阳光明媚,空气干燥,气温节节攀升,可以说“太阳晒”的贡献很大。
而25日起,随着冷空气启程,高空槽东移,在冷空气的挤压之下,槽前的西南气流继续加强,暖平流使气温继续上升,最高气温随之突破30℃。所以说,是两大“推手”的“强强联合”导致了近期明显偏暖。
3月26日08时 700hPa 天气图 | 来源:中央气象台
所谓“物极必反”,很快冷空气要来“灭一灭火”,槽前暖平流即将转为槽后冷平流,降温、大风、强对流将接连登场,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应对!还记得强对流相关的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吗?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预警信号防御指南
宁波3月的这场气温“过山车”,既是春季大气环流调整的必然过程,也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的缩影。近期天气变化迅速,请大家及时关注“宁波气象”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一起“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毕竟在“春如四季”的宁波,唯一不变的,就是科学的应对。
来源:宁波气象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