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环创中心旖旎风光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基础一环。探索与共同富裕内涵相匹配的社会治理经验,是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民营经济大县,慈溪有着6.58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税收、就业及99%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流水线上更聚集了超过百万的产业工人和数十万新市民。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多元的就业形态,为当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出了道“考题”:谁来治?依靠什么治?
2023年以来,慈溪市创新打造“文明润企”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通过树典型、定标准、建平台,引领企业和广大职工以“文明”为纽带凝聚共识、引领风尚、服务大众,走出了一条颇具慈溪特色的“文明治城”之路。
“推动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和发展活力双向赋能,让每家企业都成为一面文明的旗帜,每名员工都是一颗文明的种子。”慈溪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帮职工锤炼服务社会的能力
“嘀!”微信学习群开始热闹起来,一线职工小刘拿出精心准备的读书笔记,清了清嗓子,在群里大声分享起来。
这是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线上学习会的一幕。作为一家在行业内享有声誉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中大力德将学习会当作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我们还建起自下而上的创新点子分享机制,专门针对降本增效征集‘好点子’,近年来企业创新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在人。对慈溪这样的制造业大县来讲,职工素养培育不仅是企业发展所需,也是推动基层善治的重要命题。以“文明润企”行动为牵引,慈溪激励企业创新载体、搭建平台,锻造出了一支支既有高超业务水平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乃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大力德工程师、全国劳模万亚勇就是榜样。从一名来自江西农村的普通打工者起步,万亚勇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成功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为公司的创新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2017年,企业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了众多高级技师和技术能手。
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带领“星期天工程师”赴企业提供技术帮扶
“我们还成立了‘星期天工程师’队伍,通过专业特长为丽水等地企业解决自动化改造、节能降耗等领域技术难题100多个。现在,不少企业的青年工匠也加入进来,‘星期天工程师’队伍越来越壮大。”万亚勇自豪地说。
在位于观海卫镇的劳特公司,员工们都为能加入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为荣。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企业创始人严纪光组建的这支救援队常年活跃在抢险救灾等行动中。2013年“菲特”台风,他带领40名队员连续奋战5天;2019年“利奇马”台风,他又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得益于专业的救援训练,劳特职工不但能吃苦,还能挑大梁,不少年轻人还由此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我们培养了一支对企业、对社会有用的劳特铁军。”严纪光骄傲地说。
肢体残疾的员工怎样锤炼为社会服务的技能?慈溪民企借助订单业务和生产场地的优势,通过工疗等手段搭建起困难群体扶助的平台。宁波联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工疗车间还成立了一家咖啡店,由残障员工担任店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慈溪民企争创“文明车间”
“民企参与社会治理不应是简单的响应者,而要成为设计者。”慈溪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润企”行动引导企业通过树榜样、建队伍、搭平台,提升职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能力。
截至目前,慈溪市累计培育民营企业市级以上文明单位216家,培育市级以上道德典型405人、劳模工匠691人。
用文明的力量赋能区域发展振兴
拿起扫帚畚箕,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最近,慈溪霞益家纺有限公司与逍林镇福合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组织开展了一场“村企共建 文明共享”卫生清扫清洁家园活动。职工们走出工厂车间,走进小巷庭院,用双手扮“靓”乡村。
“我们与村里签订了‘村企共建 文明共享’的合约,目的是与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热心村民们一起接力文明村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家园贡献力量。”企业负责人岑月飞说。多年来,她带领员工投身于福合院村建设,村里建乡风文明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爱心粥屋,她总是第一时间捐钱助力。
慈溪民企公益救援队参与抢险救援
社会治理要解决资源条块分割、配置不合理的难题,促进各类主体、各种资源各尽其力、优势互补。以“文明润企”行动为抓手,慈溪不少企业纷纷对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职工专长,携手镇村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困难群体帮扶、文明村庄共建、共富样板打造等多种活动,用“文明”力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传播“一平方”文明风尚、美化“一平方”文明家园、规范“一平方”文明行为等举措,周巷镇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针对停车难问题,该镇云城村、镇东新村、大古塘村还联合周边企业,整合资源,腾挪空间,把边角地打造成公共停车场。
从身边事、企业事出发,文明的“触角”越伸越广。浙江中兴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爱心车队、理发服务队等,服务周边居民。“我们走出企业,为老年人等免费理发,举行垃圾分类、文明餐桌等公益宣传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员工李海明说。
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乡土乡情滋润,本身也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焙朗电器在宗汉街道锦漾社区打造“锦尚花”文明实践工坊,联合社区帮助居民学习技能、灵活就业。雨淳食品参与打造匡堰镇楝树下区块,开发乡村旅游、文化休闲等项目。观海卫镇的多家龙头企业出资成立乡村共富基金,帮助乡村建设产业园区、引进优质项目……在慈溪,涓涓文明细流正汇聚成助力发展的滚滚洪流。
慈溪还着力弘扬“慈商”义利并举传统,通过设立慈溪慈善奖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事务。截至目前,慈溪已成立由企业出资的公益基金15个。去年该市募集善款超1.8亿元,其中多数捐赠来自企业或企业家。
让民企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
“灭火器仪表盘显示压力过大,建议重新充装干粉,并摆放至阴凉处。”“要及时清理通道上的油性废纸,保持畅通,避免发生火灾。”前不久,观海卫商会安全生产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辖区小微企业内“找茬”时,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在一一列明后,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慈溪是制造业大县,安全生产这根弦一刻不能放松。这两年,观海卫商会由劳特电器等企业牵头,在各家企业抽调技术专家成立服务队,通过自发的宣导、培训、巡查,帮助辖区企业更好地提升安全生产的能力。
慈溪市“企践文明”公约发布
企业参与社会治理不只是主业之外的“锦上添花”。走访中笔者发现,慈溪民企不但在业务拓展上极具市场敏锐度,在涉及安全生产、城市管理、外来职工子女照护等现实问题时,也往往能从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给出具有企业特色的解决方案,成了基层打造社会治理闭环的重要力量。
卤菜、炸串、炒饭……这些美食不在路边小吃摊,而是在企业内部生活区里。宁波华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厂区内开辟出一块区域,为原本在厂区周边流动摆摊的商贩提供固定经营场所,实现了多方共赢。
“流动摊贩主要集中在公司西侧的井山坪路上,不但经常造成交通拥堵,环境卫生也难维持。”公司管理部经理黄巧儿介绍,企业出面统一管理后,村庄环境改善了,员工就餐选择也更多了。“企业从横河镇起家,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上必须勇挑大梁。厂区内部,我们还专门划出多处斑马线,提升员工的文明素养。”
“文明润企”是多维度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要发挥一线职工的积极性。月立集团每月举办“不文明现象吐槽大会”,鼓励员工发现并整改身边不文明现象。在逍林镇的宁波高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内,安保岗亭挂牌成立了“文明出行劝导岗”。上下班高峰期,各企业门岗还轮流值守,开展电动自行车未戴头盔、违规载人等行为的劝导工作。
通过制定《慈溪市文明好习惯养成工程实施细则》,慈溪在企业职工中广泛开展“听一堂文明教育课、改正一项不文明行为”等文明实践微行动,形成企业职工人人践行文明的浓厚氛围,也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改进和创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赋能民营企业发展。”慈溪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慈溪市“企践文明”公约
1.爱国爱乡爱企,以慈企力量共建美丽幸福慈溪;
2.践行每一家企业都是一面文明的旗帜,倡导每一位员工都是一颗文明的种子;
3.遵纪守法、诚信兴企,共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义利并举 以人为本 求实创新”的企业追求,以文润企,以文化人;
5.钻研业务、敬业乐业,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6.崇德向善、热心公益,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回馈社会;
7.移风易俗、健康生活,推广“光盘行动”“公筷(公勺)行动”,倡导员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8.言有礼,行有序,推行“员工好习惯”“企业文明微行动”,积极参与文明交通,打造新时代慈企文明新风;
9.美化环境,节约资源,倡导“垃圾进箱、文明如厕”,打造绿色工厂。
(本文图片由慈溪市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