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北仑这个村里,发现了“中国电影先驱” 故居

2025-04-09 10:24:21 编辑:司君伟 责编:徐佳艳

近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

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在霞浦街道宝前村

发现了“中国电影先驱”

张石川故居

张石川故居门楼

走进张石川故居大门,一座古朴典雅的门楼瞬间映入眼帘。

灰白的墙壁、古朴的柴门、深黛色的瓦片以及历经岁月沧桑的门环,每一处细节都充满故事感。

踏入门楼,庭院南侧矗立着三间木结构高平房。石墩、红石板、木柱、窗格、梁架、椽子等建筑构件,保留着民国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

张石川故居

“这房子是张石川建造的,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了。当时左边这两间是分给两个弟弟居住,右边这一间是妹妹在用。他们平时大多住在上海,逢年过节会回来住。”张石川的外孙媳妇胡珍珠介绍。

1977年张石川的妹妹张瑛(左一)与亲属在张石川故居合影

据张石川堂曾孙女婿周波讲述,他已在张石川故居生活了35年。

结婚之后,他便从妻子的奶奶张金仙口中得知张石川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对这座故居格外珍视,平日里经常修修补补。

八年前,故居还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年头久了,有一次一根梁断了,整个都塌下来了,我就把它换掉了。”周波回忆道。

张石川故居一角

此次张石川故居的发现,源于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偶然之举。

为确认故居真实性,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曾多次联系张石川家族后人。

张石川弟弟的孙子张东雄(右一)与父母一起于1990年春节在故居合影

“我和张石川弟弟的孙子张东雄加过微信,他将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老照片发给我,仔细对比后,确定这就是张石川故居。”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陈一鸣说。

区文保所工作人员查看故居立柱

“张石川故居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中国电影历史以及宁波帮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陈一鸣说。

下一步,文物保护部门将依据故居的现有状况和实际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让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故居得以长久留存。

延伸阅读

张石川中国第一代导演的杰出代表

张石川,这位出生于1891年的电影巨匠,于1953年在上海病逝,享年62岁。

他原名伟通、字蚀川,北仑霞浦人,作为中国第一代导演的杰出代表,堪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1913年,年仅22岁的张石川便与郑正秋携手组建新民公司,成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具有故事情节的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由此拉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序幕。

此后,张石川在电影领域持续深耕,佳作频出。他拍摄的影片题材丰富多样,涵盖社会、爱情、武侠、抗日等多个领域。

如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反帝影片《黑籍冤魂》(1916),以犀利的视角揭露了鸦片对社会的毒害;

中国爱情电影的开山之作《劳工之爱情》(1922),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纯真的爱情故事;

带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潮的《火烧红莲寺》(1928),以其精彩的武打场面和奇幻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更是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九一八”“一二八”事件爆发后,张石川心怀家国大义,带领明星影片公司员工积极投身抗日行列,拍摄了《战地历险记》《脂粉市场》等一系列具有进步意义的抗日主题影片。

张石川和明星影片公司创办人

张石川一生共导演了150多部电影,其作品题材广泛、故事性强,导演手法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市民观众的喜爱。

来源:北仑发布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