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
谨防感染血吸虫病提醒
其中提到
血吸虫能够顺利寄生到人和动物体内
离不开钉螺的“相助”
天气转暖
炒“钉螺”重返宁波大众餐桌
有食客担心
吃“钉螺”会感染血吸虫吗?
宁波疾控解答↓
市面销售的“钉螺”主要指棒锥螺,在我国常见于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棒锥螺呈尖锥形,大小通常在11厘米~13厘米之间,呈黄褐色或紫红色,不会传播血吸虫病。而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是淡水螺类,大小通常不足1厘米,当然也不可食用。
血吸虫病与钉螺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或牛、羊、猪、鼠等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可引起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在血吸虫的7个发育阶段中,即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它由虫卵孵化成毛蚴后钻入钉螺发育而成,钉螺释放大量尾蚴到水中,使含有尾蚴的水体成为疫水。人如果接触疫水,只需短短10秒,尾蚴就会迅速从皮肤钻入体内导致感染。
血吸虫生活史。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钉螺长什么样
钉螺是一种水陆两栖的淡水螺类,黄褐色,尖圆锥形。长7毫米~10毫米,宽3毫米~4毫米,有6~9个螺层,属右旋螺。壳面光滑或有粗的或细弱的纵肋,壳口卵圆形,外唇背侧有1条粗隆起的唇脊,厣为角质薄片。
钉螺分布在哪里
3月-5月是钉螺交配、产卵和螺卵孵化的高峰期。土壤肥沃、潮湿、有草的环境最适宜钉螺孳生,如水沟、水塘、水田、溪、河、草滩及水库岸边等。
发现疑似钉螺怎么办
有水环境的钉螺不能赤手直接抓,要用镊子或筷子捕捉,也可带橡胶手套捉拿,以防感染血吸虫。如果发现疑似钉螺,请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或乡镇卫生院。
宁波疾控温馨提醒
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血吸虫病。宁波市1992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已连续30多年未发现钉螺和本地感染血吸虫病病例。但出市旅游时,若看到有螺警示标识,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到水体,更不要在此处戏水或游泳!
若曾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等流行区),并接触过水体,有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或到疾控部门咨询检测。
来源:宁波发布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