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校长当起“饭搭子” 记者在宁波学校体验陪餐制度带来的变化

2025-04-14 07:12:14 编辑:孙薇 责编:国丹丹

郑燕、记者与学生一同用餐。 记者 张亦盈 摄

一身休闲装束的郑燕,混在一支小学生打饭队伍里。她右手舀着面前的土豆牛肉,还不忘提醒身旁的学生:“你吃得太少了,要多打点菜。”

这是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一个寻常的中午,学生们对校长郑燕的加入已习以为常。

新修订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实行集中用餐的学校,每餐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和班级负责老师与学生同标准共同用餐,并按照规定做好陪餐记录。”

爱菊艺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21年以来食堂管理就严格落实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实现教职工与学生在同食堂同标准共用餐。2024年,宁波已实现全市学校师生同餐全覆盖。

3年多来,爱菊艺校“陪餐制”陪出了什么成效?又有什么变化?近日,我们来到爱菊艺校,化身校长助理,跟着郑燕一同陪餐,并从中寻找答案。

细心

每道流程都把好关

来到爱菊艺校后没多久,郑燕招呼我们一起去食堂。我们看了一眼手表:11时10分。“这么早就开饭了吗?”我们不禁发问。

“陪餐可不只是和学生坐在一起吃顿饭那么简单。”郑燕一边说着,一边带我们快步来到学校食堂后门。

每日的校长陪餐工作便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的第一项工作,是跟着郑燕一起,检查食堂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

换上一次性帽子、口罩并洗手消毒后,我们跨过门口的挡鼠板进入厨房。此时,距离学生开餐还有20分钟。砧板菜刀是否分类、灶台水池是否清洁、厨余垃圾是否清运、原料是否过期、餐食是否留样保存……我们跟着郑燕一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后厨“找茬”。结果一切正常。

在原料储物室内,我们学着郑燕的样子,逐一检查每种原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这是临期产品,再过几天就过期了。”只见一旁的郑燕拿起前些天购买的两包香菇干,发现了问题。“以后所有产品都要仔细核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她严肃地对食堂经理说。

当天下午,食堂经理反馈:已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紧急培训,再次叮嘱大家对食品保质期严格检查,确保不再出现类似情况。

陪餐制的初衷,就是保障校园食品安全。2021年实行师生同食堂同标准共用餐开始,爱菊艺校便建立了系列制度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如后厨洗菜间要严格分类,绿色标签的水池用来清洗蔬菜、红标水池专洗肉类、蓝标水池专洗海鲜水产;每日菜品需留样48小时……

学校、家委会代表、食堂工作人员还共同组建膳管会,食堂、后厨接受学生家长随时突击检查。近年来,学校还依托浙江校园食安在线系统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全程智慧监管。除了市场监管局和学校,膳管会的家长们也可以进入浙江校园食安在线系统,了解陪餐老师录入的信息,实时观看后厨监控。

精心

每份餐食都有巧思

中午的下课铃声响起,脚步声、嬉笑声由远及近。11时45分,二楼食堂已是人头攒动。学生们按照班级顺序,陆续在6辆餐车旁有序排队。

这里采用自助餐模式,每餐都有四荤两素、一个汤、一个点心可供选择。今天的菜品是土豆牛肉、水煮肉片、海带豆芽、油炸小黄鱼、肉末茄子、炒青菜和番茄蛋汤,另外搭配面包。

在爱菊艺校,每天由正副班主任在班级就餐区域轮流陪餐,几位校长每周轮值陪餐。

今天我们的陪餐对象是205班的学生。刚一入座,便有不少学生围上来,跟郑燕热情地打招呼,一点也不胆怯。看着身边学生餐盘里的水煮肉片,我们不禁皱了皱眉:“小孩子也能吃这么辣吗?”

“这就是我们在陪餐过程中发现的,现在小朋友比我们还能吃辣呢。”郑燕笑着回答。

记者(中)与郑燕(左)一起检查后厨。记者 张亦盈 摄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呼吁,学校应加强营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这也是爱菊艺校一直以来坚持的事项。我们面前那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其实藏着不少小巧思。在陪餐过程中,老师们曾发现,学生最不喜欢的是鱼和虾,因为吃起来麻烦。以前每次午餐结束,都有鱼虾被浪费。鱼和虾富含天然DHA(人体所必需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和钙,怎么才能让大家喜欢吃?学校尝试了许多不同的烹饪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学生均衡了营养。

“我们陪餐不能只是保证学生最基本的‘吃得饱’,而是要跟家长站在一起,共同关心孩子的营养与健康。”郑燕说。

陪餐的第二项工作:我们按照食堂工作人员的指导,将菜品逐一清晰拍照,发送至微信群中,供膳管会监督。不一会儿,就有家长在群聊中点赞。

在膳管会的微信群中,除了每天上传当日菜品照片,还会在每周五公开下周的菜品,有什么事情大家可以第一时间沟通交流。

这不,马上有家长在我们发的照片下留言:“上次孩子说食堂的饺子特别好吃,能不能再安排一次。”

得到郑燕的许可后,我们回复:“没问题,下周安排。”

学生家长、膳管会主席徐峰记得,有一次学生在餐食里发现了绒毛、头发等杂质,由膳管会反馈到学校。学校连夜通过视频倒查,发现是食堂门口的地毯老旧掉絮,被风吹进了餐食。第二天,学校便召开校务会议和膳管会会议商议处理,“最后连新换的地毯选什么款式、如何采购,都是学校和膳管会一同商定的。”徐峰说,正是这样一次次的沟通互动,进一步加强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用心

每个孩子都应“开掘”

午餐接近尾声,不少学生开始自发地收拾餐具,和郑燕道别。我们当日的陪餐工作,还有最后一项任务。

我们随着郑燕一同起身,来到邻桌一名小男孩身旁——他有些腼腆地低头,向嘴里扒着碗里所剩无几的饭粒。

“今天的饭菜吃得也很干净呀,桌面上都没有掉饭菜了。”郑燕笑着坐在男孩身旁鼓励,我们也在一旁附和着。听到夸赞,男孩抬头看着我们,眼神中难掩高兴。

男孩是205班的小郑(化名),在家时常常由家长包办所有事项,因此自理能力较差。“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的生活习惯比较脏乱,吃饭也总将饭菜掉一桌,孩子们都不愿意跟他同桌,他也越来越胆怯。”班主任王倩说。

后来,王倩在每日陪餐时,慢慢引导小郑养成良好卫生的习惯。她经常在饭后对小郑餐桌上的进步鼓励、表扬,当日轮值陪餐的校长也会加入,不时给小郑送上鼓励。慢慢地,小郑的餐桌变得干净整洁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陪餐过程中,老师、校长有时能收集到学生意见,能当场交办的便当场交办,不能及时交办的,便会在校务会议上进行讨论。

对今年元旦举行的校园活动,副校长卢远孟感触颇深。此前,在他轮值陪餐的时候,有学生建议:“想动手做一次吃的”。于是,那一周的校务会议上,这条建议被提上议程。最后经大家讨论,决定以元旦为契机,让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做汤圆。“我们还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将学生自己做的食品在校园里摆摊。”卢远孟说,从厨师帽、口罩的采购到现场摊位、水电线的布置,各种细节充分考虑,“单是食堂内部会议就开了五六次。”

效果也十分喜人。“当时女儿的积极性非常高,那段时间跟我们的交流也多了许多。”徐峰说,元旦活动的建议被采纳不仅让孩子有了“当家做主人”的感觉,也让亲子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密切。

在郑燕看来,学校不应只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应把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陪餐制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跟学生一起吃饭、交流,能够更直观地倾听、了解学生的诉求,也能够在食堂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中寓教于乐。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富矿’,都值得被慢慢开掘。”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