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三百名导聚甬城,影视宁波“追剧”狂

2025-04-29 20:42:07 编辑:王霄轩 责编:国丹丹

今年两部“王炸”作品接连登陆央视的郑晓龙、两次出任“白玉兰”电视剧评委会主席的阎建钢、拍出轰动全网电视剧《狂飙》的徐纪周……

4月27日,这些中国影视界重量级人物,在2025年电视剧导演大会上齐聚宁波。

“来宁波,拍戏多次,太熟悉了!”现场,不少导演分享创作经验时,不约而同“打CALL”。记者梳理与会300余名导演的创作轨迹——近半数都曾与宁波有过深度合作,或取景拍摄,或参与影视项目。

透过这些导演的镜头,看到的不仅仅是宁波的山川湖海、城市肌理,更是一座GDP“万亿之城”对影视的深情拥抱与全力追逐。

宁波与影视,交手已久。

《大江大河2》拍摄现场。(“东方1910” 供图)

百年间,宁波人创造了中国影视史上30多个“第一”。宁波从2016年首次提出打造“影视之城”,到近年来加速“影视宁波”品牌塑造,以“全域入戏、全套服务”撬动属于自己的“狂飙”剧本——年均接待400余个剧组,影视及相关产业规上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城市即片场

导演阎建钢在宁波拍摄《甜蜜》时,开场一分钟的镜头中,北仑梅山红桥的流线型轮廓、春晓大道的现代气息便跃然荧屏。

这部全程在甬取景的电视剧,让阎建钢由衷感叹:“宁波就像‘万能取景卡’。”

近年来,众多热播剧反复“刷屏”宁波的山水城林,也印证了这一点。《三体》在宁波博物馆取景未来感场景,《烟火人家》嵌入月湖盛园的市井烟火中,《平凡之路》沉浸于中银大厦的职场氛围感……正如阎建钢所说:“这源于宁波丰富、多元的城市肌理,能满足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叙事需求。”

《三体》在宁波博物馆取景。(“东方1910” 供图)

这也道出了宁波在影视产业中独特的价值探索——最好的场景不在摄影棚,而是每条街巷都能成为“永不谢幕的舞台”。

以城为“幕”,宁波系统梳理出1500余个特色场景,建立动态更新的“城市级外景库”,并配套推出整合23个单位和部门资源的“东方1910影视产业服务中心”,负责全流程服务剧组筛选外景、陪同勘景、协调拍摄等等,这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首开先河。

“剧组只需提出需求,剩下的交给我们。”“东方1910”负责人戴柳霞的服务承诺,在《大江大河3》的拍摄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象山影视城航拍图。(象山影视城 供图)

当时,剧组选了五六十个场景,涉及老党校、港口码头等多个公众场所。开机前一个月,“东方1910”牵头,召集署地公安、城管、交通、街道、剧组等等,面对面协调,甚至连“老菜场还不够‘老’”的细节处,都帮剧组想到了。

可以说,这一制度“软基建”,为宁波影视产业筑起更深的“护城河”。一组数据或可见其蓬勃的生长力:2024年宁波接待剧组达240个,较8年前增长近3倍。

试想,若按平均每个剧组100人,拍摄40天,每人消费250元一天计算,一年就拉动了近2.4亿元的消费。这还不包括“影视+旅游”、影视剧本身以有影片传播带动城市曝光量等所创造的价值。

《以爱为营》拍摄现场。(博地影业 供图)

出片到出品

今年暑期前,备受期待的悬疑短剧《轮廓中的真相》即将上线。

这部由宁波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主投主控的作品,以刑侦画像师的职业切口打开探案剧新维度。“从主题到故事,到拍摄、后期,都是纯正的‘宁波制造’。”制片人、“宁波影视”董事长陈三俊说。

这种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看得见宁波影视产业从“出片”到“出品”的质变飞跃,更具附加值,也更具影响力。而宁波更大的“野心”呼之欲出——成为内容策源地。

《轮廓中的真相》拍摄现场。(宁波影视 供图)

这两天,安建导演的甬产剧《成家》正热播,开播收视率即破2.3,引来很多人刨根溯源。

安建与宁波的深度绑定,堪称行业范本。这位在北京出生、武汉成长成家立业的导演,选择成为“宁波影视”的御用导演,并组建了业内口碑一流的“电视剧创作国企第一流团队”。电视剧制作对市场高度敏感,哪里有最好的团队、最好的剧本和最多的资金,就会涌向哪里。几年间,这支宁波的“国家队”产出“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二十多个电视剧奖项,一路高歌猛进。

“我不是在宁波拍戏,而是在拍宁波的戏。”安建的这句话,正是宁波构建影视创作生态最想听到的深情“告白”。

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主办方 供图)

今年的导演大会上,宁波继续加码诚意,亮出史上“最强”政策组合拳:电视剧、网络剧在宁波市备案立项,最高可申请扶持经费2100万元,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单个优质项目最高可获得4800万元支持。从剧本打磨到前期筹备,宁波用真金白银为创意托底。

而北仑短剧产业基地落地,以及与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的战略合作签署,又成为另一块“磁石”,将宁波塑造成导演人才聚集与培养的高地。

宁波这一揽子动作,通过影视语言,向全球展示了其从制造业大市向文化生产枢纽的“转身”。而这,正是宁波实现“出品”价值的深层用意。

《琅琊榜》拍摄现场。(象山影视城 供图)

风口到路口

青年导演于凡皓的短剧新作《半醒》刚刚在博地(宁波)现代影视基地杀青,另一部新锐短剧《你好!同窗妈妈》紧追其后进场布景。

这“无缝衔接”的场景,已是宁波这座2017年出生的影视基地“新秀”的日常。

“场地都快不够用了!”短剧业务的“爆棚”,让博地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博地影业执行总经理何迎春感慨。在近年基地入驻的剧组中,短剧占比过半,这一数据也与《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中505亿元的短剧市场热度相互印证。

博地(宁波)现代影视基地。(博地影业 供图)

宁波,这座以商贸立身的城市,产业嗅觉向来敏锐。面对风口,“博地影业”迅速行动,斥资1500万元打造近万平方米的短剧专用棚,预计七八月份即可投入使用。“场景集中度提升60%,单日租金较市场最低价再降10%。传统剧组换景需3天,我们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一棚拍全程’。”何迎春说。

这“一站式”模式直击短剧“低成本、快周转”的需求,如业内人士所言:“当别人还在讨论短剧风口时,宁波已建成标准化生产流水线。”

“风口”也是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影视产业呈现高度集中化,前沿技术与后期制作多集中于“北上广”,其它城市更多地是在取景框后“跟跑”。而从“博地影业”在短剧赛道的冲锋,恰恰能看到宁波正努力将“风口”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路口”。


象山影视城的LED数字棚。(象山影视城 供图)

如今,宁波“声量”正在行业细微的切口处慢慢累积。

象山影视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块巨大LED屏上,演绎着“数字造景”的魔力。导演轻触控制面板,影棚瞬间从摩天楼顶切换至雪山之巅。这套虚拟制片系统,能让800平影棚“装下”万里山河。北京大学团队与宁波合作开发的智能创作平台“灵狐AI”上,输入关键词5分钟即可生成完整剧本框架。“AI不是取代编剧,而是将创意开发效率提升300%。”象山影视城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民和文化产业园里,宁波戏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已经为全国200多个影视项目提供特效制作服务;海曙总投资1.2亿元的影视特效研发中心马上就要落地……

民和文化产业园。(采访对象 供图)

从短剧专用棚,到AI创作平台,再到特效制作输出,无一不彰显了宁波在“风口”上快速捕捉机遇的能力,这背后更是“路口”选择上的战略眼光——“小切口”撬动系统升级。

如今,宁波全城2036家影视企业,相互耦合,相互借位,形成以“雨林生态”替代单打独斗的生态链,嵌入全国影视版图中。这不仅仅是影视产业的跃迁,更是一座城市创新活力与治城智慧的生动写照。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