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宁波北仑编织技能型社会立体网络,照亮劳动者就业前程

2025-05-06 10:51:25 司君伟 责编:国丹丹发布:司君伟 责编:国丹丹

利德智能产业人才研究院实操培训现场。通讯员供图

2025年初,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通知》,一场聚焦技能人才培育的国家行动拉开帷幕。而在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关键阶段的宁波北仑,技能成才的浪潮早已翻滚多年。

这片土地上的实践者深谙,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地生根——当企业成为“创新引擎”、工匠化身“行业灯塔”、高校毕业生完成“跨越蝶变”,北仑的育才模式,正在编织一张技能型社会的立体网络,为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加快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了技能基础。

企业引擎:从“制造车间”到“人才工厂”

走进吉利集团动力制造公司车间,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张亮正紧盯屏幕上的CAE模拟分析数据。通过对冲压模具拉延筋参数的优化,他的团队将钢板利用率从54.8%提升至57.9%,这项看似细微的技术突破,每年为企业省下逾千万元成本。

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张亮,通讯员供图

技术突破的基础是人才培养,8年来,张亮工作室累计培育中高级技能人才超120人,其中2人获评“浙江青年工匠”,11人斩获区级、集团级工匠称号——这组数据,正是北仑制造企业深耕“工匠孵化”的生动缩影。

在这里,企业不仅是技能人才的需求方,更是培育主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主认定技能等级的资格,技术工人在厂里就能培训、考试、拿证,获得感满满;企业也可以是技能工人的“学校”,比如海天集团将技能人才培育作为业务创新“增长极”,专门腾出1.2万平方米生产制造车间,通过建设“蓝金领”生产型实训学习工厂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学员高薪就业,年营收超亿元。

不久前,北仑区重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北仑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若干举措》,分别从企业自主培育、高技能人才引进、产教融合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等方面,按照实际成效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激励,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用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北仑将企业从“用人者”转变为“育人者”,通过政策杠杆激发内生动力,让工厂成为技能培训基地,也让车间成为技能创新的策源地。

工匠引领:从车间一线到国标制定

在海伯公司的研发中心,副总张华军指着展柜里的“R系列舷外挂机”原型,说起这个获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认证的拳头产品,眼神里闪着匠人特有的执着。从一线工人到拥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公司副总、行业领军者,他的进阶之路得益于北仑“全周期工匠培育体系”。

张华军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讯员供图

北仑着力培育产业工人向工匠转型,通过“港城技能之星”竞赛与“一人一技”等公益培训双轨推进,构建起“以赛促学+公益赋能”的双轮驱动模式。

始于2018年的北仑“新工人夜校”累计培训超万人次,化身为产业工人的“技能充电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夜间“延时服务”,开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紧贴企业技改需求的“新质课堂”,同步举办技能比武、工匠评选活动,今年计划培训2000人次。

大港工业社区开展“新工人夜校”。通讯员供图

区人社局同步构建“30分钟培训圈”,开设定制化课程——从提升生活品质的烘焙课,到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实训,让上万打工人实现“家门口技能升级”。

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也在持续发力,近年来,北仑区人社局联合区总工会创新“北仑工匠”遴选机制,新出台的政策中,对获评“北仑工匠”者给予5000元现金奖励并优先安排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针对高技能人才设立梯度补贴机制:高级技师每人补助2万元,技师1万元;省级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分别额外奖励3万元、5万元。

“荣誉+待遇+平台”的工匠成长生态,让技能人才的“谋生手段”升华为“终身事业”。“我们的价值既体现在薪酬单上,更彰显于职业尊严中。当一线工人有机会站上省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技能成才自然会成为社会的共识。”张华军说。

青春跨越:从“课堂理论”到“实战工程师”

今年春天,赵天翊的人生轨迹被北仑区人社局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改写。此前,这位机械工程专业的应届生带着厚厚一摞理论成绩单,却在求职季屡屡碰壁。

参加免费技能体验活动后,他在众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上找到了“第二课堂”——通过模拟实际产线的实操项目,一个月内掌握了智能制造系统调试的核心技能,并顺利通过考核,成功入职大型制造企业(宝钢),实现从“课堂”到“现场工程师”的跨越。

这并非孤例。北仑推行的“产业人才学院”模式,将院校的课程体系与区内重点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金融链、创新链的高效整合。

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给每个工种精准勾画技能矩阵、绘制实训地图,围绕企业生产设立课程,确保学生的技能和知识始终与企业需求同步,孩子们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手。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人才引进+精准实训+高质量就业路径,解决了高校毕业生从‘毕业’到‘就业’最后一公里。”

宁波市金城职业培训学校实操培训现场。通讯员供图

赵天翊们的故事背后,是一套瞄准“理论实践断层”的解题方案:把课堂搬到车间,让试卷变成工件,使高校的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齿轮咬合得严丝密缝。

场景化真岗实练和定单式培训帮助广大毕业生实现“蓝领工人,金领收入”的高质量就业。接下来,绝大多数学生会留在这里,通过各种渠道提升专业技能,升职加薪、安家落户,根据人才政策享受购房补贴,在第二故乡扎下根,为她奉献青春,也开启自己的美好人生。

当国家的“技能照亮前程”行动蓝图落地,北仑的经验给予深刻启示:技能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打破“学历崇拜”与“职业歧视”的双重桎梏,让技术创新的回报可见、工匠精神的传承可感、职业成长的通路可及。

在这条探索路上,北仑正以实践作答:技能之光,足以照亮个体前程,更是驱动产业跃迁的澎湃动能。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