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今天21时29分正式进入!“火辣辣”的日子来了

2025-07-22 07:21:40 周鸣鸿 责编:王璐蕾发布:周鸣鸿 责编:王璐蕾

土润何妨兼伏暑

火流行看放清秋

今天21时29分

我们迎来大暑节气

入伏的第三天,大暑便携着盛夏最炽烈的气息来了。

从古至今,大暑的热,几乎没有争议。《淮南子》中说它“音比太簇”,“太簇”是音乐中极盛的调,恰如节气里铺天盖地的热浪;《释名》将“暑”解释为“煮”,火气沉于下,骄阳悬于上,天地间像架起一口巨锅,蒸腾的湿热裹着每一个人;《历书》更直白:“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潘旭光/摄

大暑的这般热,总透着点夏天收尾前的“决绝”。面对正午火辣辣的日头,诗人文同只能叹一句“大暑若沸镬”,字字都冒着热气;诗人曾几望着烈日追问“赤日几时过”,焦躁全写在字间;诗人孔平仲留意到“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连生灵都透着难耐;连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荷花也“低面深藏碧伞中”,像是对酷热的小小回避。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竺仕宝/摄

大暑,当真只有闷热黏腻难耐的“龌龊热”吗?

《管子》早说过,大暑“万物花荣”,这潮湿闷热的时节,恰恰是万物疯长的温床。窗外新竹日见繁茂,“大小皆琅玕”,碧叶间藏着碧珠绿玉般的清凉;池塘里,“深藏碧伞”的荷花,说不定转瞬间就撑起映日的“别样红”;夜幕降临,一场骤雨过后,月光悄悄爬上芭蕉叶,“青塘旖旎尽蛙鸣”,清奇幽凉扑面而来。

田埂上的农人,反倒盼着这份热。大暑的高温里,光、热、水凑成了一年中最默契的搭档,晚稻拔节、玉米扬花……每一寸生长都离不开这份“热烈”。“大暑无酷热,五谷不多结”,让人皱眉的暑气,原是在酝酿秋收的甜。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陈滨/摄

当热浪席卷日常,老底子的生活智慧,总在饮食里藏着应对大暑的答案。宁波人对付大暑的法子,就藏在地栗糕的绵密与木莲冻的清透里。

地栗糕的主角是“山粉”,番薯经刨、洗、晒、磨,终成细腻的粉。将山粉糊倒进沸水,顺时针搅到不见颗粒,熟后的糊倒进瓷盘,入冰箱冷藏两三个小时,便凝成琥珀般的块,入口是扎实的凉。

木莲冻则带着草木的灵气。木莲是夏季开花的藤本,籽如乒乓球大小,裹着满满的果胶。摘下籽料,兑上凉开水反复挤压,静置后便成了水晶般的冻,一口下去,是通透的爽。

▲资料图。

年轻人还有更便捷的选择:商超里的冰粉,按比例调开,入冰箱待两三小时,照样能舀出一碗透心凉。

地栗糕的厚重能压暑,木莲冻的通透能散暑,冰粉的便捷能解暑——原来大暑的智慧,早藏在这些冷热相济里:没有绝对的“标准解”,就像面对生活里的难,不必执着于一种应对,接纳不同的方式,自能找到平衡。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潘旭光/摄

从烈日下的焦灼,到草木间的生机,从田垄里的期盼,到碗碟中的清凉,大暑从不是单一的模样。它让我们看见:酷热里有生长,焦躁中藏从容,坚守里含变通。

这或许就是大暑最温柔的启示:允许一切发生。

允许烈日灼灼,也允许雨打芭蕉;允许辛劳赶路,也允许暂歇纳凉;允许传统的坚守,也允许新的尝试。毕竟,热烈与从容共生,才是盛夏最完整的模样。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竺仕宝/摄

编辑:张依依

家装直击丨家装省心秘籍:藏于专业 显于服务

来源:宁波发布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