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国情怀厚植青少年的心灵,宁波这样撒播“红色的种子”
2025-08-19 09:49:00

资料图。

“开学第一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集中开展“红色教育”,为学子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在校每一课”,百米红廊里展示着民族英雄林则徐、抗倭名将俞大猷、革命烈士朱枫等10位英烈的英勇事迹,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红色活动,使学生浸润在红色文化之中;“离校最后一课”,通过“青春答卷”“成人仪式”“初心之旅”“红色回响”四个极具仪式感的活动项目,进一步借助红色文化赋予使命和责任担当,树立家国情怀,为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奠定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镇海中学,千年文脉与红色文化融于日常,28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成为学生晨读、漫步的空间,学生在触摸信仰的温度中培根铸魂。镇海中学的“红色引领”润物细无声,是宁波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缩影。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一直以来,宁波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多措并举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宁波市中原小学,该校“祥榕中队”的队员与官兵互通书信,官兵们将在高原升起过的国旗寄到学校,孩子们则打包海曙“年味”寄往边疆;清明节时,“林茂成英雄中队”的全体队员则前往烈士长眠的地方,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一来一回间,英雄的精神从书本上的文字转变成了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真实体验。

“回顾学校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红色基因’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沃土培育着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宁波市中原小学负责人说。

思政巴士。记者 张培坚 摄

爱国主义教育不止于校园之内,一堂移动的思政课让甬城青少年在“走读”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之美、红色之美。

去年6月,通过“知行合一 铸魂育人”宁波大中小学移动思政课活动,全市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坐上“思政巴士”,追寻红色足迹、探索科学家精神。

在家国情怀探访之旅等16条精品线路中,同学跟着思政导师来到张人亚党章学堂、宁波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第一中心等地,聆听爱国故事,将宁波的山河美景印刻脑海,将红色基因注入血脉,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

去年,宁波启动“追·光”计划宣讲行动,邀请革命老兵、劳模工匠、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组成“榜样之光”宣讲团,通过互动式巡讲、座谈交流等方式,激励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之情、奋发之志。

“时代楷模”、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社区经理钱海军,“中国好人”、宁波“支教奶奶”周秀芳,“中国好人”“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发起人孙嘉怿等走进校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面对面地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

该行动既为宁波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深化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举措。如今,宁波已实现文明校园创建大中小学(职高)类别全覆盖,7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入选数全省领先。

线下实践走心入脑,云端的力量则为育人场域破壁拓界。近年来,宁波依托“互联网+教育”优势,打造“云上思政课”品牌,让思政课既有“云端高度”又接“现实地气”。三年来,云上思政课累计覆盖师生超过120万人次。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爱国主义思想,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近年来,宁波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让经典、非遗、武术等化作青少年的成长养分。去年9月,汲取宁波及各地先贤文化而成的《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正式发布,随后进入全省中小学全面推广试用。

创新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以亲子阅读带动全民阅读;100余种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让经典的暖流沁润心灵;每年80余场越剧、甬剧进校园演出,引导学生热爱戏曲、传承戏曲。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独特教育资源,启智增慧,不断增强青少年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自豪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

从校内的红色教育到校外的实践活动,从书本里的英雄事迹,到身边的真实感动,爱国情怀愈发成为宁波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鲜明底色。

记者 徐丽敏

编辑:王璐蕾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全部评论(0
评论
点赞
收藏
打开APP看全部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