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的海岛上,有个医生名气很大……
2025-08-19 11:12:34

北仑梅山岛

海风轻拂,岁岁如常

在这里

有一位海岛乡村医生

傅永军

作为土生土长的梅山人

他在这座海岛上生活了58年

也在乡村医生这一行坚守了35年

↓↓↓


傅永军师承自己的父亲。18岁,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问诊开方、施治护理等医术,一学就是三年。


1989年,他被梅山卫生院推荐到当时的新碶卫生院进修一年。1990年1月,他开始在梅西村小山卫生室坐诊。



傅永军记得,父亲从业那会,乡村医生被唤作“赤脚医生”,他的父亲经常教育他,做一名“赤脚医生”既要坐得住诊室,也要迈得开腿赶路


接过父亲的医药箱那刻起,傅永军便给自己定下目标:要把父辈的医者仁心,用一辈子的脚步踩实在这片土地上


既为乡村医生,就必须掌握全科的医学技能。“老乡们上门来看的,除了感冒发烧、头痛眼花、胃痛腹泻的小毛病外,还有伤口清理、消毒包扎等,遇到的类型会比较多。”



最早,小山卫生室其实就是傅永军家的一楼,为了方便村民随时找得到他,平时他的工作和休息都在一个地方,这个卫生室也没有固定的开门和关门时间。


凌晨三四点敲门声响起,他披上外套给人开门看病,深夜一个电话打来,他背起药箱就走。


早年间,南深村一位老太太,70多岁,数日头晕乏力,卧病居家。傅永军连日上门诊疗,除了药钱,绝不多收一分钱。


“都是自己村里的老人,骑电瓶车也没多少路,怎么好收人家这费那费的。”只要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是腿脚有毛病的残疾人,傅永军都坚持上门为他们看病。



他的药方里,也藏着一份近乎固执的坚持:药,从不多配一粒,只求精准,只求刚好。“三天能吃好的病,就不开四天,少了吃不好,多了也浪费。”


2010年,梅山大桥通车,通往城区的路更快更近了。岁月流转,梅山岛变了模样,却磨不灭那份深深的信赖,村民们还是倾向于找傅永军看病


“水平好态度好,随叫随到、随到随看,他不收诊疗费,其他费用收费也低……”


2019年,傅永军搬到了新诊所——“书记加油”项目梅西村爱心诊所,场所和部分设施由梅西村提供,新诊室干净亮堂、医疗设施完善。



爱心诊所项目覆盖梅西村全体村民,并辐射梅港村、梅中村、江梅社区、美的蝴蝶海等辖区居民。除日常诊疗外,傅永军还常常开展义诊服务。


时至2025年,青丝染上白霜,傅永军已在乡村医生的路上走过了35个年头。


他的好名声,不仅扎根海岛,还传出了海岛,有些岛外的村民特意赶来。



胡根成,梅港村人,作业时,小腿被蹦起的石子划开一道深口。傅永军俯身仔细瞧了瞧伤口,宽慰道:“问题不大,养几天伤口就愈合了。”


处理伤口时,他动作轻柔,先清理细沙等异物,再细细消毒和包扎,最后还不忘叮嘱:“这两天别沾水,明天过来换次药,保准好得快。”


“多少钱?”胡根成问。

“5元。”

胡根成掏了掏口袋,展开对折的人民币,抽出一张5元纸币递给傅永军。



“认识的一个朋友介绍的,她老公就在傅医生这里治好的。”陈兰玲,外省来仑务工人员,这次来找傅永军做针灸,她说,傅永军在他们外乡人中的名气很大


“随着早些年其他乡村医生的陆续退休,现在整个梅西片区只剩下傅永军一名乡村医生。”梅西村党委副书记王旭峰介绍,梅西村目前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3,按常住人口来讲,老年人甚至占到一半以上。


“老年人体弱多病,生了病很多爱拖着,要找就去找乡村医生看病。”王旭峰补充,傅永军不仅是一名乡村医生,更像是村民们的“健康管家”,“小毛病他有把握看,看不了的毛病他也不逞强,会对症给村民推荐更好的医院。村民很听他的话,这是傅永军多年好口碑积攒下来的结果。


从前,因为交通不方便,村民们的寻医问诊基本都在岛内解决,催生了许多乡村医生。而如今,乡村医生也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意义。



多年来,傅永军一直没有放弃精进医术,近几年他钻研起了中医。“要与时俱进,老年人群体慢性病多,我到外面学一点经验回来,用中医知识帮他们调理,防治结合。”

“医者仁心”是什么样子?

答案或许就藏在傅永军那35年坚守的岁月中……


记者:吴雨婷 罗博文 

编辑:支倩君  

编辑:史高青 责编:王璐蕾

打开APP,阅读体验更佳
全部评论(0
评论
点赞
收藏
打开APP看全部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