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箭航天第100台液氧甲烷发动机下线活动现场
火箭发动机被誉为火箭的“心脏”,当它们在生产线上实现“量产”,人类向星辰大海又走近一步。4月15日,我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宣布,由企业自主研发的第100台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在其湖州动力制造基地正式下线。
这标志着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动力系统率先迈入“三位数时代”,实现了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的跃升,对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凭借甲烷燃料的环保性、易存储性以及发动机可重复使用潜力,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商业航天动力系统的新兴方向,全球商业航天企业竞逐的技术高地。
天鹊、天鹊A、天鹊B系列发动机
记者从湖州基地现场了解到,目前已经成功下线的100台发动机涵盖天鹊、天鹊A、天鹊B三大系列,其中天鹊系列曾创下全球液氧甲烷发动机首次入轨认证的纪录,天鹊B型在结构一体化、推力性能等关键指标上达到世界顶尖水准。
目前,蓝箭航天已形成覆盖火箭发动机及整箭设计、制造、装配等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累计获得发动机(动力系统)累计相关发明101项,其中已经授权发明专利71项,天鹊系列核心技术获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蓝箭航天湖州动力制造基地
百台发动机下线不仅是量的突破,更是质变的开始。据了解,蓝箭航天正在为2025年完成新一代可复用运载火箭朱雀三号首飞全力备战。该型号火箭采用“9+1”共十台发动机配置,可实现一子级回收重复使用,对发动机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动机下线完成,意味着企业已具备支撑高密度、低成本、可复用商业发射的工程化能力,为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蓝箭航天湖州动力制造基地
2018年以来,蓝箭航天在湖州基地用七年时间完成自研火箭发动机从“零起步”到“规模量产”的跨越,这一过程离不开“政企共舞”的新范式。相关负责人介绍,地方政府在科技创新、产业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主动服务、靠前保障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充分体现了我国民营航天企业与地方产业政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从太湖之滨到星辰大海,中国商业航天正书写新篇章。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随着朱雀三号火箭进入工程化阶段,蓝箭航天将持续提升技术自立自强能力,为建设航天强国、支撑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澎湃动能。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