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宁波最新发布!事关治安、食品、电梯……

2024-05-09 14:28:00 编辑:陈雯雯 责编:徐佳艳

5月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平安宁波建设20周年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

现场发布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金伟首先就平安宁波建设20周年工作情况作介绍。

建设平安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浙江省委于2004年5月在全国率先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4月9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平安宁波建设20周年大会,全面总结了20年来平安宁波建设工作,分析形势,表彰先进,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平安宁波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01 20年来平安宁波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4年5月,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贯彻落实平安浙江建设战略擘画,作出了《关于建设平安宁波的决定》。20年来,宁波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互促进、整体架构与基层基础一体完善、平安指数与群众感受同步提升的平安建设之路。总结起来有“三个明显”:

一是干部群众对抓平安的行动自觉明显。“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各级党委都把平安建设作为民心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切实担负起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手中每月都有两张报表,一张是“经济报表”,一张是“平安报表”;广大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建设平安宁波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二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指标提升明显。突出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健全落实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和问题及时主动发现、有效解决闭环机制,常态化排查整治各领域风险隐患,坚决守牢政治安全防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市刑事发案总量,特别是命案、“两抢”案件、“五类”案件等恶性案件发案量从2005年开始连续下降,全市社会治安安全感从2003年的81.70%上升至2023年的97.69%,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成为对平安宁波的最高肯定。

三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稳步提升明显。社会平安和谐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宁波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万元、4.8万元,倍差降至1.67以内,连续20年呈缩小态势;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14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04年的85.88%上升至2023年的97.23%,并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

02 20年来平安宁波建设的主要工作

20年来,宁波市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全市刑事发案、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等的持续下降,连续18年获省“平安市”称号,在一类地区率先夺得二星平安金鼎,基本构建了全域全时全程全量的大平安工作格局。

一是强化大统筹,一张蓝图绘到底。20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将平安作为推进“两个先行”、建设“六个之都”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构建具有宁波特色的平安建设统筹体系。市县两级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九组”,覆盖70余家单位。坚持平安市、县创建与平安系列创建两手抓,做到空间无缝隙、条线无遗漏。

二是强化大除险,全域防控保安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防范风险、化解隐患,保障社会安宁、人民安全。宁波妥善化解金融风险和企业债务风险,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承接全国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法治化试点任务,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一站式”解纷平台体系,经验在全省推广,13项做法入选全国、全省“枫桥式工作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综合打击绩效连续4年居全省第1。  

三是强化大创新,智慧善治亮品牌。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新质战斗力,运用数字法治、基层智治,推动平安建设流程再造、模式重构,构建城市安全风险态势一屏总览、全时段监测值守、分类分级联动处置等工作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风险治理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发“全量矛盾纠纷风险分析预警应用”,经验在全省推广。完善风险识别和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全面推广应用“平安一键督”,对易发多发问题实行标准化、即时化处置。依托“141”治理平台,完善“五级三端”架构,做优做强“掌上治理”应用,实现海量数据实时共享、群众诉求高效解决。

四是强化大共治,全民共建聚合力。宁波市在平安建设中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充分发动各方力量,变“政府独唱”为“社会合唱”。坚持“大人才观”,打造平安战线队伍,全市共有网格力量30余万人、平安志愿者32万人,涌现出了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潘明杰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数等居全省第一。推进群众自治,实现议事协商平台全覆盖,探索“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等品牌。鼓励群众参与,构建共治共享平安大格局。

03 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平安宁波建设的重点工作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宁波市将贯彻落实省、市平安大会精神,锚定“打造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这个总目标,全力打造7大标志性成果。

在完善“大平安”建设统筹协调体系上打造标志性成果

完善市、县、乡、村4级平安建设组织体系和“五联”工作机制,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等,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闭环管控。

在守牢政治安全底线上打造标志性成果

围绕打好维稳安保硬仗,固化提升“平战一体”6环节18项机制,深化反恐防暴、紧盯重点领域安全,确保我市大局安靖稳定。

在深化风险防控机制上打造标志性成果

围绕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完善预警预测、研判排查、处置化解等3大机制,深入推进“平安稳定领域多发易发问题十大整治专项行动”,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在护航经济稳进提质上打造标志性成果

优化“法治护航·赋能发展”体系,落实《宁波市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实施方案》等,打造一流的安商护企环境、法治保障环境、政务服务环境。

在夯实平安底座上打造标志性成果

深入推进基层系列平安创建27个项目和“大平安”底座12个基层基础标识性项目,全域推广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不断推动“小切口解决大难题”专项行动落地,全面打造一流智慧善治之都。

在推进整体智治上打造标志性成果

围绕提升平安建设新质战斗力,坚持系统思维和实用、需求导向,迭代升级“141”体系,完善“浙里甬平安”“平安一键督”“全量矛盾纠纷风险分析预警”等应用,全面深化数字赋能平安建设。

在锻造高素质平安战线队伍上打造标志性成果

围绕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完善政治引领、赋能提能、实战实训等机制,锻造高素质平安战线队伍。

答记者问

01 刚才发布人提到,宁波正全面深化数字赋能平安建设,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金伟:宁波作为首批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近年来,突出数字赋能“放大器”作用,运用数字法治、基层智治,推动平安建设流程再造、模式重构,强化基层减负赋能。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汇集+智感”。加快建设城市物联感知平台,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加快建设“双千兆城市”,“雪亮工程”重点部位覆盖率、高清率均达到100%,视联网到村社实现全覆盖,步态识别、特征识别等技术在全国领先。

二是突出“大脑+平台”。深化算力支持,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城市大脑,支撑国家级重大改革6个、省级重大改革8个,“大脑”共享组件利用率居全省第1,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与38个系统数据共享、22个部门业务互通,“五级全穿透、横向全联动”“一地开发、全域复用”等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三是突出“改革+场景”。创新打造4级基层智治决策管理等应用场景,增量迭代警网融合、金融“天罗地网”等专题应用42个,上线社会治理“一件事”系列应用场景21个,宁波基层智治系统建设综合评价连续3次位居全省第1。

下一步,宁波市将注重把平安建设纳入数字改革总体战略布局,坚持系统思维、实用导向、需求导向,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智能化建设,加强数智赋能平安建设顶层设计,围绕平安建设核心业务需求,着力构建统分结合、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

02 请问,宁波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钱秉湧: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重大机遇,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监管力度,全力打造防控体系建设“滨海之都样板”。这里,我用几组数据作下介绍:

第一组数据是“314”。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来,宁波的老百姓用“无私无畏”弘扬正气、以“义行善举”共建平安,全市累计确认“见义勇为”行为314起,记功奖励178人,直接挽救280余人的生命,充分体现了宁波城市的正义之美、道德之力、人性之光。同时,全市人民积极参与“专群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14万余人共同组建各类群防群治队伍1万余支。

第二组数据是“3139”。宁波公安围绕环市、环县、环城防控圈,布建升级公安检查站、派出所、警务室(站)、警务联络站等工作支点。目前支点总量已提升至3139个,管理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所有村(社区)。

第三组数据是“6301”。我们深入推进“智慧城市”等防控工程建设,全力构建“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的治安防控体系工作格局。全市智慧安防单位建设数现已达6301个,其中智慧安防小区3045个、智慧安防单位3256个。

第四组数据是“1121”。我们持续推动社区警务工作和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全省率先打造“警务+网格”的“警网融合”新模式,累计划分警格1121个,对应全市综治网格1.2万余个。去年全市“警网融合”双向流转处置事件62043起,处置率100%。

第五组数据是“32”。我们不断优化“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警务形态,重点强化人流密集区域精准布警、社会面巡逻防控和快反机制建设,现已设立“135”快速反应圈32个。

近年来,全市治安、刑事类警情数、道路交通亡人数、溺水亡人数等实现整体下降趋势,重大恶性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规模性群体性事件保持“零发生”。尤其是2023年,全市总警情同比下降3.2%,刑事类、治安类警情降幅均达16%以上,人民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达到97.69%,对公安工作认可度达到97.06%。去年,宁波还在389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03 请问,宁波市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经验?

张仁义: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19年保持“双下降”。具体来说,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责任。通过健全组织、责任、监管体系,有效凝聚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的工作合力。目前,“1+X”安委会组织体系已经覆盖市、县、乡三级,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统一领导和上下贯通。出台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将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保障责任落实。

二是抓防范。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重大风险、重点时段,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除险保安”专项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等系列行动,政府、企业、社会同心同力打好事故防范的主动仗。今年年初,全市组织开展了以12个领域为重点的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累计排查整改隐患32万余个,保障全市安全稳定。

三是抓基础。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筑牢安全生产的基层防线、群众防线。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入基层“141”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上线基层应急消防应用,已整改录入隐患10万多个。着力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产业工人消防和安全技能提升培训累计参训超400万人次,134个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年均体验群众达百万人次。

下一步,市应急管理局将时刻保持“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的警醒,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04 十年来,巨灾保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最近发布的新一轮巨灾保险工作实施方案较前一轮有何变化?

张仁义:公共巨灾保险是一项保障全体在甬人员(包括常住人员及临时来宁波出差、旅游、务工的流动人员)及其家庭财产的政策性保险,获益面大、公共属性明显,10年来在减灾救灾、灾后恢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赔付快。依托建立远程定损理赔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对灾情做出反应。去年台风“杜苏芮”受灾后,仅7天就完成了全部理赔,第一时间让受灾群众得到政府救助。

其次是覆盖广。我市已构建起以自然灾害保险为主,包括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见义勇为保险的“1+3”保障体系。自实施以来,累计为34.3万户受灾家庭支付救助理赔金2.26亿元。

最后是风险共担。建立20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项服务团队和分布在村社的6000余人联络员队伍,实现保险服务与应急救助“两网”融合。灾害补偿也由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保险市场共担。

3月29日正式印发的新一轮巨灾保险实施方案对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部分进一步作了优化,最明显的有三个方面变化。

一是标准更高。分别提高住房倒损、住房进水、人身伤亡和见义勇为伤亡的救助、抚恤赔付标准至8000元、10000元、30万元、100万元,提升幅度分别达到60%、67%、50%、150%。

二是保障更广。在原有已经覆盖台风、暴雨等常见自然灾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强对流大风灾害,并完善触发条件,扩展保障范围,为群众提供更多保障。

三是服务更优。将防灾防损费的比例由保费的5%提升至10%,专项用于灾前防灾减灾基础工作,源头推动风险减量,降低灾害来临时造成的损失。

05 请问,宁波市在食品平安创建方面是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方健:宁波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严的主基调,分领域施策惠民,数字化监管增效,多元化社会治理。2022年高分荣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荣誉称号,2021年至2023年全省食品安全平安建设专项工作考核“三连冠”,全域未发生一起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做法有:

一是“机制+改革”注入平安创建源动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企业、走市场、看学校,全市包保督导率和企业“两员”配备率动态保持100%。“护航亚运”专项行动中高质量完成亚运食品安全保障,确保了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运动员后厨色标管理”等创新机制获省政府领导肯定。风险隐患闭环管控机制等7个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入选“浙里食安”第一批共富示范试点项目,数量为全省之最。

二是“赋能+治理”,延伸平安创建生命力。打造升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治理体系,“校园食安智治”实现校园食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监管,“养老食安在线”建成标准化老年食堂345家,“浙江外卖在线”“阳光厨房”数字治理覆盖全市外卖商户92.57%。食品GM2D应用推广入选2023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第二批省级制度创新案例。

三是“服务+共治”提升平安创建公信力。指导15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升级设备、改进包装、提升自检、强化管理。持续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宁波模式”,保费、保额规模保持全省首位。联合市委政法委等多部门开展“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组建食品安全监督协会,邀请人大、政协、媒体、公众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共治共享,2023年全市共开展“百姓点检”活动164场,提供免费检测9167批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06 请问,宁波市在加强电梯安全监管,提高电梯应急处置水平等方面,有哪些做法?

方健:电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梯的安全监管是贯彻落实平安宁波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我市在用电梯14.4万余台,年增速11%。其中,乘客电梯10.1万余台,15年及以上老旧电梯1.5万余台。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力加强电梯安全监管,提升电梯质量安全,近十年来我市未发生电梯使用安全事故,电梯安全总体形势稳中向好。主要做法有:

一是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大力开展“电梯安全筑底”、“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降低电梯事故风险。2023年,排查整治电梯13.1万台,整治完成率100%,通过增加关键点位维保项目,及对相关电梯进行满载安全钳试验等方式,全面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二是加强电梯维保质量提升。全面开展维保质量抽查、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组织实施全市范围内维保质量抽查,形成常态化抽查高压态势。开展维保单位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引导相关企业择优选择信用等级高的维保单位。

三是提高电梯应急处置能力。为实现对电梯故障困人等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2018年5月,开通96333电梯应急救援热线,以电梯维保单位为救援主力,43家公共救援单位、57个网格点为补充,构建公共救援体系。热线开通以来,共计处置电梯应急事件2万余起,解救被困乘客4万余人,救援到达现场平均时间15.77分钟,远低于规定的30分钟。

今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着力推进“无忧乘梯安民行动”,进一步提升电梯安全水平,争取电梯故障困人率比去年下降10%,平均救援到达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以内,确保人民群众放心乘梯、安全出行。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建设平安宁波领导小组办公室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4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