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浙江“第四强县”卡位赛,这个老牌工业强县奋力一搏

2025-02-24 09:50:31 编辑:王霄轩 责编:徐佳艳

今年宁波新春“首榜”——2024年度宁波市首台(套)装备名单刚刚发布,余姚以14台(套)的成绩,将“榜一”收入囊中。

随着更多年度数据密集披露,余姚持续露出,冲上多项榜首。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宁波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9.7%,宁波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宁波第一;宁波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新增数量,宁波第一……据不完全统计,余姚已有9个经济数据“问鼎”宁波。

浙江强县如林,城市间较劲的底层是县域群狼并起。在宁波版图中,余姚GDP1682.8亿,是中坚力量,也期待成为关键变量。一方面,在浙江“第四强县”卡位中,余姚有进有退,仍需奋力一搏。另一方面,作为撤县建市40年的老牌“工业强县”,余姚亦绕不开原有产业结构“触顶”的阵痛。

领克“超级工厂”  黄孟丹 摄

在节后“新春第一会”上,余姚市委主要领导连用“非常之力、非常之举、非常业绩、非常作为”四个“非常”,掀起一场“实干”大比拼,只争朝夕,这份全面飘红的“榜首单”也变得耐人寻味。

马铃薯如何种出“蔓藤地瓜”?

“12英寸先进制程CMP(化学机械抛光)抛光液采用全国产超高纯硅溶胶纳米颗粒,颗粒集中度(PDI)≤0.2,金属杂质总含量≤100ppb……”宁波润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惠宏业手中的这份产品性能报告,含金量十足。

就在2024年最后一季度,润平电子凭借四年攻克两项“卡脖子”难题、拿下105项专利,斩获首张CMP抛光液大单。

CMP抛光液,制造高端芯片不可或缺的表面抛光材料。中国每年对高端抛光液的需求量折合产值为70亿元,但国产抛光液只占20%。余姚2005年入局泛半导体产业,围绕链主“江丰电子”的“芯”材料聚落成群,冲刺百亿级规模,“润平电子”的入场,精准补链。

江丰电子 余姚宣传部供图

放眼近五年,不难发现,类似补链强链企业几乎是密集“入链”余姚。

“创润新材料”的低氧超高纯钛单锭提高溅射靶材加工成材率;“芯丰精密”的半导体晶圆微米级加工设备完全自主可控……粗略估算,仅新材料前沿科技企业就有17家之多。

一组数据或可佐证这一集群的态势,在浙江“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41个核心区中,余姚占2席,其中就有以半导体为主的高端新材料,去年该核心区营收增速居全省第二。

这一跃迁揭示了余姚霸榜的底牌——通过产业链深度协同实现“心连心”的有机生长。

跟浙江很多县域一样,余姚经济最初“发迹”于自由组合的集群之上,好比一麻袋马铃薯,是一种空间拼组、内容堆积的发展思路,而当产业和经济发展都迈入更高层级,尤其面临新一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时,松散型的“经济方块”断链、缺链、堵链风险突显。

江丰同芯生产忙 黄引驰 摄

“冻土”需向内破局。

以泛半导体产业为例,链主企业“江丰电子”通过剥离CMP事业部并联合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出“润平电子”,形成“强链主+孵化器”模式,而组建研究院的牵头人亦是“链主”企业“江丰电子”。

这就有效打破了传统松散拼组的“马铃薯经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形成紧密交互的网络,如同地瓜的藤蔓向外延伸却始终根系相连,驱动余姚经济整体提质增效。

县域的“创新齿轮”如何永动?

梳理余姚2024年“榜首单”,从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到宁波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新增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等,多项“第一”背后绕不开的关键词是“创新”。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中,全国只有4个县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400亿元,余姚上榜。

智汇余姚  黄静波  摄

回溯近两年炙手可热的科创大事件,很多人都刷到过“全国首款‘眼脑手脚’一体化机器人诞生余姚”。

冰冷坚硬的机器手能温柔地采摘葡萄吗?剖开这款机器人,“舜宇光学”的智慧眼,能“看清”葡萄是否成熟可摘;“智昌集团”研发的控制大脑负责调配采摘力度,不损果皮……从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到关键运动控制软件、视觉系统等,皆由余姚本地9家企业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

这打破壁垒,将单个企业独立创新凝聚为多个企业协同创新,看得见余姚的开放态度。

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胜招”。但对县域来说,创新资源集聚存在“马太效应”,缺大院校、缺大院所是事实,创新成本高困住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也是事实,余姚找到的破局“利剑”正是竞争与合作共生的创新生态。

去年,余姚首个光电信息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链主”舜宇集团牵头联合14家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关9项核心技术,形成年产值逾400亿元的创新生态链。时间轴再往前,“芯”材料链主投资2亿元建设综合性材料分析检测中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享成分分析、性能检测等服务,加速研发进程……

舜宇车载光学,订单足,生产忙。陈斌荣 摄

一系列的创新实践蹚出一条发展新路——

县域经济升级不在于规模扩张,而在于构建“技术-产业-制度”协同进化的“创新永动机”。

当“智昌集团”将机器人控制芯片的仿真测试开放给功率半导体企业,当模具工厂加工数据流实时反馈给材料实验室,跨界协同产生的“创新涌现”,使得余姚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等新战场提前卡位。

业内专家看来,这种生态的可怕之处在于自我强化的“飞轮效应”,从而“创新齿轮”得以持续加速。一组数据可见一斑:余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16.2项发明专利;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94%,连续领跑宁波,一度冲上浙江榜首。

14.4%到17%何以觅得新动能?

网上公开资料显示,宁波舜宇光电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首年,产值破1.4亿元。

作为这链条上的新生,2024年,余姚经信、发改等多部门通力推动下,“舜宇光电软件”从链主舜宇集团脱胎,专注光电领域的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满足市场对生产性服务的强烈需求,业绩一路飙红。

模具车间智能化 翁忻旸 摄

透过这“首年”成绩单,看得到余姚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的布局和发力点。

经济学上有个规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0%,达到这“两个70%”,意味着经济实力迈向了高水平,而对很多县域来说,生产性服务业跃迁是最难翻越的坎。

再看余姚,作为“工业立县”的典型代表,其传统制造业集群已达规模天花板。像小家电、模具等产业虽占据全国市场,但价值链固化特征明显,小家电平均利润率徘徊在5%以下,模具高端产品占比不足30%。这种“大而不强”的困境倒逼出生产性服务业的“虚胖”——大量企业停留在基础物流、低端检测等环节,无法支撑产业升级需求,这也是浙江县域普遍的顽疾。

这一洞察,为余姚确立方向。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余姚市委主要领导抛出目标: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0%。而从关键的生产性服务业数据看,2024年余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7%,对比三年前,这数值只有14.4%。

机器人峰会 邱锐钧 摄

三年成长,余姚依靠路径创新。以“舜宇光电软件”窥豹,不难发现,其巧思在于以链主企业诉求为基点,引导龙头企业进行二三产分离,政府则将土地、人才等要素精准配置到光学软件、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关键节点,形成“制造反哺服务,服务赋能制造”的闭环。

一项光电产业通用数据或见功效,软件业务能使光学模组的定制化开发周期缩短约40%,产品溢价则可超过15%。

揪其底层逻辑——当传统制造业规模突破300亿阈值时,会产生对研发设计、数字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的自发需求,此时政府适时扮演“产业架构师”角色,引育生产性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打造集聚示范区等,相当于“四两拨千斤”。

来源:潮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