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区家事“半月谈” 通讯员供图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居民幸福生活的根基。在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党建引领下的“居业物”三方协同治理机制,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治理生态。
从昔日矛盾频发的拆迁安置小区,到设施老化的老旧社区,一场由党组织引领、居民共同参与的治理变革,让“问题集中地”蜕变为“幸福满格”的家园。
直面难题,凝聚协同共识
在迎恩社区中山锦庭小区,有一块绿化带曾因毁绿种菜、设施老化而饱受诟病。
为了打造居民满意的“宜居家园”,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为纽带,联合业委会、物业搭建议事平台,收集居民意见200余条,通过发动物业维护、业委会组织志愿队、引入专业机构开设园艺课堂,将150平方米荒地改造为儿童友好空间,将500平方米违规菜地转化为四季芬芳的“共享花园”。
迎恩社区儿童友好活动空间 通讯员供图
如今,游乐设施旁孩童嬉戏,休闲座椅上老人闲谈,社区绿化投诉率骤降92%。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社区党委穿针引线、整合资源的成果。居民王阿姨说:“大家一起种花,既美了环境,又增了感情。”
而在绿都社区,一场关于电动自行车停放的“攻坚战”同样引人注目。老旧小区楼道充电、车辆乱停一直是居民的心头之患。为此,社区党委牵头启动三方协同机制,居、业、物三方实地勘察、征集意见,新建13组电动自行车棚并配套充电设施。业委会全程监督施工流程,物业加强日常管理,社区党员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
如今,小区停车井然有序,物业费收缴率提升20%,居民纷纷点赞:“家门口的安全隐患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安心。”
制度赋能,激活治理效能
绿都社区11部老旧电梯完成更新,242户居民告别“上下楼难”;彩虹跑道上晨跑的身影,成为社区活力的生动注脚……类似的治理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和延续,居业物三方协同共治,既是破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也成为了实现居民幸福生活的“助推器”。
这些变化的背后,源自一套制度化的治理逻辑。以问题为导向,岳林街道党工委充分发动各社区成立大党委,吸纳业委会、物业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织密“组织共建、事务共商、难题共解”的治理网络。针对跨部门难题,街道党工委统筹住建、综合执法、应急等部门下沉资源,落实“吹哨报到”机制,形成“问题征集—吹哨响应—结果反馈”的闭环流程。
绿都社区新增室外电瓶车棚“立方π谈” 通讯员供图
如今,绿都社区把每月9日、19日、29日定为居业物三方协同接待日,开展“立方π谈”。民主社区聚焦停车乱象、环境治理等议题,推行“家事半月谈”,通过“居业物+N”议事模式,实行“网格找事、居民提事、多方决事”六步法;惠政丽都小区地面乱停车等多个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居民自治意识悄然生根。“社区治理需打破单方‘独角戏’,构建多方‘交响曲’。”民主社区党总支书记单丹的话,道出了机制创新的核心。
培育队伍,筑牢人才基石
“主任卓开夫,人脉广,做事干练责任心强、小区管理经验丰富;副主任屠基华,财务相关业务能力强;委员胡震,区发改局在职党员,懂政策......”对于协同治理的绿都小区业委会人才队伍,绿都社区党委书记王勋红如数家珍。
“居业物”三方协同,关键在于工作力量怎么来?为此,岳林街道着力打造四支队伍,育强基层治理人才。
社工通过“雁谷工作室”,一月一次开展实践案例研讨和治理场景模拟训练,提升综合能力;业委会加强人选资格联审和专业结构、能力素养前置把关,探索建立履职事项清单和激励机制;物业服务项目部推行“红色物业”,联动住建局把选优配强项目经理作为对物业公司考核的重要考量,试点推出项目经理接待日制度;小区党支部则优选党员骨干,凝聚先锋力量。
迎恩社区“雁谷工作室” 通讯员供图
王勋红感叹:“多方力量的选优育强,使协同议事更规范更高效!”这种协同效应,也在绿都小区14幢与15幢间的河道污水泄漏问题的有效解决上得到充分体现。
党建引领“居业物”三方协同,奏响基层治理的和谐乐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底色。“党群同心,治理同频,幸福才能同享。”岳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处改造、每一次协商、每一份努力,都在书写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篇章。未来,街道也将持续深化三方联动机制,推动治理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迈进,共同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
来源:潮新闻
浙ICP备12005551号-3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浙)字第01362号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25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